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六十年代小中医 > 第163章 针定心神承问询家音乍至解尘烦(第1页)

第163章 针定心神承问询家音乍至解尘烦(第1页)

诊室门合上的刹那,陈墨后背的冷汗已浸透的确良衬衫,贴在皮肤上凉得颤。刘主任的目光仍像探照灯般落在他脸上,方才王护士的敲门声不过是短暂的喘息,这场无声的较量远未结束。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脉枕,冰凉的瓷面竟无法平息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小墨,再仔细想想。”刘主任的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却带着不容回避的穿透力,“那天的细节哪怕有半点遗漏,都可能影响调查。”

陈墨垂在桌下的手悄然攥紧,指节泛白。他知道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上一世在急诊室抢救大出血病人时,师傅教过的“定魂术”突然浮现在脑海:指尖藏针,刺足三里而心神自稳。念头刚起,一根寸许长的金针已从随身仓库滑入掌心,针身泛着淡金光泽,尾端还刻着极小的“祝”字。这是师傅祝谌予先生传给他的遗物,纯金太软易折,实则掺了七成赤铜三成银,才得这般坚韧锋利。

他拇指按住针尾,极轻地往大腿外侧足三里穴一刺,微麻的酸胀感顺着经络蔓延开来,乱成一团的思绪瞬间清明。这才缓缓抬起头,眉头拧成疙瘩,像是终于从记忆深处捞起了碎片:“刘主任,您这么一说,我倒真想事——那天从食堂出来刚拐到大路,好像撞见两位女同志。”

瘦高个的钢笔“嗒”地叩在笔记本上:“您确定?她们穿什么衣服?多大年纪?”

“穿的蓝布褂子,看着三十来岁。”陈墨刻意顿了顿,像是在拼凑细节,“就站在老槐树底下聊天,嗓门不算小,我路过时刚好听见‘百货公司’‘万紫千红’什么的。”

刘主任眼神一动,朝瘦高个递了个眼色。那人立刻从黑色公文包掏出一厚叠信纸,每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边缘还沾着淡淡的印油痕。陈墨扫了眼,最上面一页写着“中枢保健区六月二十日问询笔录(第号)”,显然是之前问过其他人的证词。

三人分了笔录翻看起来,诊室里只剩纸张翻动的“哗啦”声。陈墨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水,掩饰住眼底的波澜——他算准了调查会覆盖所有在场人员,那两位女同志大概率真的存在,而“万紫千红”更是绝佳的佐证。丁秋楠梳妆台上就摆着个黑色满花铁盒,白玉兰香味浓得很,那是o年代女人们最常用的润肤脂,年销量能到两亿盒,说眼熟再自然不过。

“找到了。”胖男人突然开口,把一页笔录推到刘主任面前,“后勤处的张会计和李出纳,那天确实请假去百货公司,证词里提了买万紫千红。”

刘主任盯着笔录看了足足三分钟,抬眼时目光里多了些审视:“小墨,那么多人路过,你怎么偏偏记住她们的话?”

“这不是巧了嘛。”陈墨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笑,指尖挠了挠耳后,“秋楠常用这牌子,铁盒上的玉兰花还是我帮她擦的灰。那天听见‘万紫千红’,就多留意了两句,想着回头问问她是不是快用完了。”他说得坦荡,连自己都快信了这番说辞。

瘦高个又问了些细节:女同志站的位置、有没有提具体买几盒、说话时有没有东张西望。陈墨都答得滴水不漏,偶尔还故意说错一两个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把“黑布鞋”说成“灰布鞋”,再自己纠正过来,反倒显得更真实。

“行了,今天先到这。”刘主任终于合上笔录,瘦高个把几页纸叠整齐,递到陈墨面前,“你看看记录对不对,没问题就在每一页签字按手印。”旁边还放了个红漆印油盒,盖子敞着,散出淡淡的松脂味。

陈墨逐字逐句地看,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笔录记得很客观,没有诱导性表述,只把他说的话原原本本记了下来。他这才拿起钢笔,在每页末尾签下“陈墨”二字,笔尖划过纸面时特意用力,让字迹显得沉稳有力。按手印时,他故意把拇指按得重了些,红印子清晰地印在签名旁边。

三人起身要走,刚到门口,刘主任突然回头,目光落在陈墨的办公桌:“这桌子看着挺沉,得有五六十斤吧?”说着竟走过去单手往上抬了抬,桌面纹丝不动。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随即笑道:“可不是嘛,医院老物件了,柏木做的,实打实的分量。上次搬诊室,俩小伙子才抬动。”他特意强调“俩小伙子”,暗合自己不可能独自搬运重物——这正是刘主任没说出口的疑虑。

送三人到医院大门口时,墨绿色吉普车已经在等着了。瘦高个坐驾驶位,胖男人坐副驾,刘主任刚要钻进后排,又探出头来:“小墨,后续可能还有人来问话,好好配合,别有抵触情绪。”

“您放心,刘叔,我懂规矩。”陈墨笑着点头。

“还有——”刘主任压低声音,“保密纪律,不该说的别往外传。”

吉普车扬尘而去时,陈墨还站在原地。直到车影消失在胡同口,他才现手心又浸满了汗,那根金针不知何时已被攥得烫。回到诊室,王护士正对着一堆针灸针消毒,见他进来赶紧问:“陈大夫,刚才那几位是机关的吧?看着挺严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是老熟人打听点事。”陈墨含糊带过,坐到椅子上才现后背的衬衫已凉透。他掏出金针摩挲着,师傅当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医者医人,亦要医己心。心稳,则万难可破。”

接下来的半个月,果然又来了三波人。有穿军装的,有戴干部帽的,问的问题大同小异,甚至有一波人拿着地图,让他在上面标出从食堂到值班室的路线,连每步大概迈多远都问了。陈墨始终照着第一次的说法应答,偶尔故意记错一两个无关细节,反倒让调查人员渐渐没了疑虑。

七月底的北京像个大蒸笼,柏油路被晒得软,踩上去黏鞋底。四合院的槐树叶打了卷,小黑和小黄狗整天趴在墙根吐舌头。王叔不知从哪弄来两台旧吊扇,一台装在客厅,一台装在陈墨卧室,启动时“嗡嗡”作响,扇叶上的灰尘都跟着打转。陈墨每次抬头看,都忍不住担心扇叶会掉下来砸到头。

这天傍晚他刚下班回家,就听见丁秋楠的声音从堂屋传来,带着点哭笑不得:“建华,你这孩子,考不上也不是天塌下来了。”

推门进去,只见丁建华蹲在门槛上,脑袋埋在膝盖里,肩膀一抽一抽的。丁妈坐在旁边抹眼泪:“都怪我没让他多复习,整天跟着小黑疯跑……”

陈墨把自行车停在院角,走过去拍了拍小舅子的后背:“多大点事?我当年高考还落榜过呢。”

丁建华猛地抬头,眼睛红得像兔子:“姐夫,我是不是特没用?秋楠姐当年就考上卫校了……”

“傻小子,三百六十行出状元。”陈墨递给他块毛巾,“你王建军姐夫昨天还跟我说,粮食局车队缺个学徒,管吃管住,一个月十五块工资,你去不去?”

这话一出,丁建华的眼睛瞬间亮了。丁妈也止住哭:“真的?建军那孩子还真上心了!”

“我下午刚跟他通了电话,下周一就能去报到。”陈墨笑着说。王建军是粮食局副局长,安排个学徒工不算难事,况且丁建华从小就爱摆弄自行车,进车队正对口。

丁建华蹦起来就往门外跑:“我去告诉爸!”看着他的背影,丁秋楠笑着摇头:“刚才还哭鼻子呢,这会儿倒成撒欢的兔子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王婶的大嗓门:“秋楠,快给婶搭把手!”陈墨出去一看,王叔拎着个网兜,装着两条活鲫鱼,王婶胳膊上挎着个竹篮,里面是刚烙的糖饼,身后还跟着个穿碎花衬衫的姑娘,怯生生地攥着个布包。

“这是我家老大王军,还有他对象小宋。”王婶笑得眼睛都眯成缝,“军子休探亲假,特意带小宋来认认门。”

穿军装的小伙子赶紧敬礼:“陈大夫,我常听我爸提起您,上次我妈腰疼,多亏您扎针给治好的。”小宋也跟着小声问好,脸颊红扑扑的。

陈墨赶紧往屋里让:“快进屋坐,秋楠刚切了西瓜。”正忙乱着,陈琴骑着二八大杠来了,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买的西红柿和黄瓜:“妈让我带的,说晚上包饺子。”

不大的堂屋顿时热闹起来。丁妈在厨房剁肉馅,王婶帮忙择韭菜,小宋想去搭手,被王婶按住:“你坐着歇着,第一次来哪能让你干活。”王叔和王军聊部队的事,陈琴跟陈墨说家栋高考的情况:“估分能上重点线,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就去体检。”

吊扇“嗡嗡”转着,把西瓜的甜香吹得满院都是。小黑趴在桌底下,小黄狗钻在它怀里打呼噜。陈墨看着满屋子的笑脸,突然觉得之前那些紧张和忐忑都值了——这热腾腾的烟火气,正是他重生一世想要守护的安稳。

夜幕降临时,饺子端上了桌。韭菜猪肉馅的,一个个鼓着肚子,像小元宝。王婶夹了个给小宋:“尝尝婶的手艺,跟军子说过多少次,找对象就得找会包饺子的。”小宋脸更红了,小口咬着饺子,眼睛弯成了月牙。

陈墨端起搪瓷缸,跟王建军碰了一下:“姐夫,建华的事多谢你了。”

王建军摆摆手:“一家人说这个干啥?以后让他好好学手艺,争取早点转正。”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陈墨咬了口饺子,鲜美的汤汁在嘴里化开。他知道,刘主任的调查还没真正结束,前路或许还有风浪,但只要家人都在,这颗心就永远有处安放。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dududu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