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穿成六岁小富婆作者 > 第33章 大雪封门(第1页)

第33章 大雪封门(第1页)

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雪在夜里悄然而至,清晨推开门,世界一片银装素裹,积雪没过了门槛。北风呼啸着卷起雪沫,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这样的天气,别说去公社扫盲班,就连在村里串门都成了难事。

生产队的大喇叭安静了,外面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几缕炊烟从屋顶的积雪中顽强地冒出来,显示着屋内的生机。伊家一家人都窝在炕上,伊爱国拿着旧报纸糊窗户的缝隙,王秀娟和奶奶做着针线活,伊拉则对着她那本宝贝笔记本呆。

大雪封门,打断了她的学习节奏。去不了卫生所,也去不了扫盲班,系统化的学习似乎陷入了停滞。

但她并没有焦虑。高效学习方法带给她的不仅是度,更是一种主动规划和利用碎片时间的能力。外部环境受阻,那就转向内部挖掘。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关于常见病防治的手稿上。李大夫拿走初稿后一直没回音,估计公社卫生所年底也忙。她决定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深化整理这些知识。

这一次,她刻意放慢了度,不再追求思维的绝对流畅和结构的完美清晰——那样容易显得“纲”。她提醒自己,要“土”,要符合一个善于观察、爱琢磨的农村娃的形象。

她重新铺开一张粗糙的草纸,拿起铅笔。画思维导图?可以,但不能再画那种线条分明、关键词精准的“现代版”了。

她开始模仿小孩子涂鸦的方式。在纸中央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代表“生病了”。然后从小人身上画出几条弯弯曲曲的、像老树根一样的线。

一条线连到一个画着雪花和抖小人的图案,旁边写上“怕冷、清鼻涕”,再引出一个冒着热气的碗,碗里画几片姜和葱白——代表风寒感冒。

另一条线连到一个画着太阳和脸红小人的图案,旁边写上“热、喉咙痛”,引出一朵黄白小花和几片叶子——代表风热感冒的金银花。

第三条线画得短一些,连到一个肚子鼓鼓、哭脸的小人,旁边写“不吃、肚子胀”,引出一串红果子和一个萝卜——代表积食用的山楂和萝卜籽。

她画得很慢,线条幼稚,图案抽象,文字注释也尽量用最简单的词,甚至夹杂着拼音和圈圈。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笔记,杂乱无章。

但只有伊拉自己知道,在这看似混乱的涂鸦背后,隐藏着清晰的逻辑脉络。每一种病的特点、应对方法、所用药材,都通过那些歪扭的线条和图案联系了起来。这是一种经过精心“伪装”的思维导图。

画完之后,她看着自己的“大作”,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看起来就“安全”多了,就算被人看到,也只会觉得这孩子画画有趣,不会深究背后的逻辑性。

【成功将高效学习方法进行“本土化”伪装,降低认知突兀感,适应环境能力提升。奖励积分+点。】

【宿主当前积分:点。】

积分奖励提示她,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既要提升自己,也要融入环境,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画完了“生病图”,她又开始琢磨别的。大雪天,最容易生什么?着凉、冻伤、取暖不当引起的火灾或一氧化碳中毒……

她又在另一张纸上开始画“冬天安全图”。画一个烤火的人,旁边打个叉,写上“通风”;画一个玩雪的孩子,手上画出红肿,旁边打个箭头,连到一盆温水——代表冻伤不能用雪搓要用温水缓缓解冻;画一个煤炉子,旁边画个小窗户开着——代表防煤气中毒。

这些安全知识,有些来自系统,有些来自李大夫平时的叮嘱,有些甚至来自前世模糊的记忆。她用这种涂鸦的方式记录下来,既是加深自己的印象,也想着以后或许能用这种更直观的方式提醒其他人。

王秀娟偶尔探头过来看一眼,看到女儿纸上那些鬼画符,忍不住笑道:“俺拉拉这画的是啥哟,小人跳舞呢?”

伊拉就指着画,用小孩的语气解释:“娘,这个是烤火要开窗,不然会晕倒!这个是冻了手不能烤火,要泡温水!”

王秀娟听了,倒是点点头:“嗯,李大夫是这么说过。你这画得还挺明白。”她并没意识到女儿是在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整理,只当是孩子记住了大人的话,用画画的方式玩。

伊爱国也凑过来看,指着那个防煤气中毒的图说:“这个好!明天雪小了,我去跟队长说说,用大喇叭喊一喊,让各家都注意点!拉拉这画一看就懂!”

伊拉心里一动。对啊,这种图示化的“土法”宣传,也许比干巴巴的口头通知更有效?

她立刻来了兴致,又开始画更详细的“防煤气中毒图”,把煤炉、紧闭门窗、人晕倒的画面和开窗通风、人清醒的画面进行对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