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把那张画了灯笼步骤的纸折好,夹进缝衣针线包里。她刚站起身,一阵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干枯树叶擦地的声音。天色还亮着,阳光斜照在墙根,她抬头看了看天,知道秋末的日子不等人。
她转身进了厨房,锅里剩的粥热了热,自己喝了半碗。林建华坐在小凳上擦工具箱,螺丝钉排成一列,铜丝绕在铁片上。他抬头问:“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小强去上学了。”她说,“孙桂香一大早就出门找零工。”
林建华点点头,没再说话。可她心里明白,再过几天就该下霜,大白菜要入库,萝卜得埋窖,不然冬天吃不上几口新鲜菜。
她放下碗,走到水龙头边洗锅。赵大妈提着空篮子回来,见她站着愣,就问:“想啥呢?”
“冬储的事。”她说,“今年菜放得早,咱们得赶在头拨买齐。”
赵大妈一拍大腿:“可不是嘛!我昨儿听供销社老刘说,这礼拜就票。”
“那就得动手了。”李秀芬拧紧水龙头,“男人去买菜,女人挖菜窖,行不行?”
赵大妈眼睛一亮:“你牵头?”
“我来安排。”她说,“你去喊钱婶和孙桂香,我去跟林建华说。”
话音没落,她转身敲开自家屋门,对正在穿外套的林建华说:“今天厂里要是能请个假,你就别去了。”
“咋了?”他停下动作。
“买冬菜的日子到了。”她说,“你得带队去排队,周建国也得叫上,赵师傅要是有空也得拉来帮忙。”
林建华皱眉:“厂里正赶工。”
“可菜晚了就没了。”她说,“七户人家等着这一冬的口粮,谁家都不宽裕。”
他沉默一会儿,点头:“行,我跟班长说一声。”
她松了口气,又跑去隔壁。钱婶正对着镜子梳头,听见动静探出头:“有事?”
“明天开始冬储。”李秀芬说,“你力气小,就在家挑菜叶、铺干草,防潮用。”
钱婶犹豫了一下:“我家那点地方……”
“不用你出地。”她说,“菜窖挖在院子东角,离你窗户远。”
钱婶这才答应。她又去找孙桂香,人不在家,就留了话给赵大妈转达。
下午太阳还没落,林建华带着消息回来了。“周建国答应去,赵师傅也说抽得出时间。”
“那就定明天一早。”她说,“我去准备扁担和板车。”
夜里下了点小雨,地面湿漉漉的。第二天清早,林建华、周建国、赵师傅三人扛着扁担出门时,天刚透亮。他们到供销社门口,队伍已经排了半条街。赵师傅把板车横在路边,占了个位置。有人想往前挤,他直接站出来:“我们幸福里三号院七户人家,今儿都指着这车菜过冬。”
那人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动。
周建国机灵,看见前面有个老太太腿脚不便,主动帮她扶着车把,还倒了杯热水递过去。老太太感激,也让出半个身位。林建华掏出个小本子,把每户要的数量写下来:赵家一百斤,孙家八十,钱婶五十,吴家九十……他算得仔细,票证不能,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