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亮,秀芬家厨房门口就陆续来了人。
赵大妈第一个到,手里还攥着半块冷饼。“我早点少吃点,留肚子给你尝新。”
钱婶随后也来了,穿着洗得白的蓝布衫,站在门口没进去,目光落在灶台边那个小煤筐上。
吴婶最后出现,两手空空,眼神紧紧盯着秀芬的一举一动。
秀芬没关门,把人都让到了屋檐下站着。她当着众人的面打开米缸,里面是半缸糙米;掀开面盆,玉米面掺着薯粉,颜色灰;又拿出一个小铁盒,打开,里面躺着几颗泡软的红枣和一小撮糖精。
“这是昨儿攒的。”她说,“今天就做三个人吃的量。”
她舀了两碗玉米面,加了一小把红薯丝,再捏出一点枣泥拌进去,揉成团。然后从煤筐里取出两块煤,放进炉膛,点火。
火苗窜起来时,吴婶往前探了半步:“就这么两块?够烧一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够。”秀芬说,“我会封炉。晚上加一块,能保温一夜。”
她把蒸笼坐上锅,盖好盖子,又顺手把灶口的风门调小,火势立刻收拢,变成一条细长的蓝焰。
“你们看,火小了,但不断。”她说,“这样烧,省煤,也不耽误做饭。”
赵大妈蹲下身,扒拉了一下炉灰:“哎,还真是烧得透,没黑心。”
钱婶点点头:“难怪她家烟囱冒烟少。原来是控火有方。”
窝头蒸熟后,秀芬一个个拿出来,放在粗瓷盘里,热气腾腾。她挨个递给大家:“尝尝吧,粗粮做的,不值什么钱,就是费点心思。”
赵大妈咬了一口,眼睛眯起来:“香!这红薯味儿带甜,枣泥化开了,一点都不糙。”
钱婶也尝了,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这种做法,比光啃窝头强多了。孩子爱吃,大人也不嫌难咽。”
吴婶接过窝头,没说话,低头啃了一口。她本来想找茬说“太软了肯定费火”,可吃到嘴里才现,这窝头虽松软,但分量实在,一口下去全是粗粮的扎实感。
“也就这样。”她嘟囔一句,把剩下的半块塞进衣兜,“带回去给我男人吃。”
秀芬没计较,只笑着说:“以后想吃,随时来。我家常做,多一口不多。”
人群渐渐散了。
赵大妈临走拍了拍她的肩:“你这日子过得明白,比我当年强。”
钱婶走了几步,又回头:“下次封炉,教教我。”
秀芬点头答应。
吴婶走在最后,脚步慢吞吞的。她回头看了一眼秀芬家厨房,烟囱已经没了烟,只剩一点点余温从灶口渗出来。
她没再说煤的事。
秀芬收拾完碗筷,端着空盘子走出厨房。阳光照在青砖地上,映出她影子,短短一截。她抬头看了眼郑老爷子门口那堆杂物——断藤椅、锈铁罐、压扁的煤筐——已经被挪到了墙角,码得整整齐齐。
她走过去,伸手摸了摸那只旧煤筐的边沿,指尖沾了点灰。
远处传来林建华下班的脚步声,沉稳,一下一下。
喜欢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