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穿越七零大杂院半瓦 > 第78章 政策新声希望萌芽(第1页)

第78章 政策新声希望萌芽(第1页)

清晨的风从院门口吹进来,李秀芬正把洗好的韭菜摊在竹匾上晾。她刚直起腰,就看见钱科长提着公文包往外走。他今天穿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领口扣得整整齐齐,脚步比平时快。

她顺口打了声招呼:“上班去啊?”

钱科长停下来看了看她,又瞧了眼竹匾里的菜,嘴角动了动:“你这韭菜哪来的?西街?”

“昨天买的。”她说,“两毛一斤,新鲜。”

钱科长点点头,声音压低了些:“不只是菜的事。我单位开会了,上面有话下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李秀芬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

“这话……是说谁?”她问。

“说是给能干的人听的。”钱科长看了眼四周,见没人靠近,才继续说,“像你们这些会做吃的、会缝衣服的,以前藏着掖着怕人说,现在可以正经搞点副业。”

“副业?”她重复了一遍。

“不叫投机倒把了。”他顿了顿,“以后个体户要是做得好,还能评先进。”

说完他抬脚要走,又回头补了一句:“别光听外面乱传,这是我昨天亲自记的会议精神。”

李秀芬站在原地没动。风吹过晾着的韭菜叶子,出轻微的沙沙声。

中午饭后,太阳照得院子暖和起来。她坐在门槛上补一件小孩子的裤子,针线在布面上来回穿梭。孙桂香抱着小强从屋里出来,在门口晒太阳。孩子咿咿呀呀地伸手抓光亮的地方。

赵大妈端着碗过来倒汤水,一边走一边说:“听说街道刘主任今儿要来咱们院转一圈。”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响起了脚步声。刘主任穿着灰卡其布外套,手里拎了个暖壶,笑眯眯地走进来。

“秀芬在家呢?”她直接往北屋门口走,“正好歇会儿。”

李秀芬放下针线站起来:“刘主任您坐。”

刘主任把暖壶放在脚边,接过她递来的杯子,倒了点热水捧在手里:“昨儿西街买菜的事,我都听说了。”

“就是图个新鲜。”李秀芬说。

“不是图新鲜。”刘主任看着她,“是趋势。”

李秀芬没接话。

“上头现在鼓励搞活经济。”刘主任声音不高,“特别是家庭手工业,缝补、做饭、做点心这些,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都可以算‘家庭服务试点’。”

“试点?”她皱了下眉。

“意思是你可以在家里接点活,收点工钱。”刘主任眨了眨眼,“不用去摆摊,也不用登记什么大手续,先悄悄试一试。做得好了,以后政策明文下来,你就占了先机。”

李秀芬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边缘有些粗糙,那是常年泡水洗菜留下的痕迹。

“我怕不合适。”她说,“建华是厂里的正式工,我要是挣外快,会不会影响他?”

“只要不偷税漏税,不卖假货,就不叫问题。”刘主任语气肯定,“再说了,你现在帮邻居改衣服,哪次收过钱?人家送两个鸡蛋你还推回去。可你要真想干,就得有个名分。”

“名分……”

“对。”刘主任点头,“不再是‘帮忙’,而是‘手艺活’。你做的宝宝衣裳,现在多少人在学?孙桂香都拿去卖了吧?她一个小寡妇都能迈出这一步,你有什么不敢的?”

李秀芬想起那天孙桂香攥着毛票回来的样子。眼睛红,嘴却在笑。

“我不是不敢。”她轻声说,“我是怕风向还没稳。”

“风向已经变了。”刘主任站起身拍了拍裤子,“前两天供销社开会,说要支持个体户供应副食品。连国营食堂都在讨论引进民间小吃档口。你以为这是偶然?”

她弯腰提起暖壶,临走时回头看了眼:“你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盘算。等大家都明白了,机会就少了。”

下午林建华下班回来,一进门就说:“我们车间老张,昨晚在家修自行车,一晚上挣了三块二。”

李秀芬正在灶台前淘米。

“他说现在街上有人专门找人修车、换胎、焊铁锅。”林建华脱下外套挂好,“还有人卖自家蒸的馒头,按个卖,一个五分。”

她把米倒进锅里加水:“有人管吗?”

“没人管。”他摇头,“前天派出所还贴了告示,说‘群众自产自销农副产品,不予干涉’。”

李秀芬搅了搅锅里的米,水面泛起细小的泡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