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元帝忽然感到无比悲凉t。
少年所爱溘然长逝;曾经忠实的追随者叛他出走,宁愿落草为寇丶占山为匪;伴他长大的兄长与他离心,一心请辞;他的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谋算着怎麽夺取他的皇位。
他本以为,荀岘会一直忠于他,只忠于他,直至他百年终老。
孤家寡人,如是而已。
一起东窗事发的还有《女论》风靡之事。
负责清查“约定门生”的人是赵兴礼,此人过于敬业,连带着禁书肆行一事一并查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竟查到了庸都城中不知何时凭空出现的一座规模宏大丶还未完工的书院,以及在背後提供财力的盛昌隆。
这早晚瞒不住的事,终于捅到了宣元帝面前。
当谢文珺和陈良玉也一并跪在宣元帝的龙椅之下时,他以一种平静且癫狂的语气缓缓吐出内心深处的疑问。
“朕活着,碍你们事儿了?”
宣元帝擡手一掀,将一本书掀在谢文珺面前的地面上,纸页铺开,正是她按着姚霁风所着的初稿译成白话文的《女论》。
“你在太皇寺三年,是奔着编译这东西去的?”
陈良玉受传召而来时恰好与谢文珺于崇政殿外碰面,一同进殿,一同跪地请罪,她的神情大有视死如归丶爱咋咋地的气魄。
宣元帝的质问劈面而来,天子盛怒之下,陈良玉不免有些许担忧,向她投去馀光,却见谢文珺方才还是一副舍生取义的神态,转眼间便泪眼婆娑,不胜悲痛。
她抽噎着,泪眼蒙眬看向宣元帝,轻声唤:“父皇。”
泪珠夺眶而出。
宣元帝脸色一松。
他对惠贤皇後母女是有愧的,从前自以为顾全大局,忽视她们二人许久,惠贤皇後去後,谢文珺一天天长大成人,容貌丶性情都酷似她母亲。
想到此处,他声音不由得软了几分,却碍于君王威仪依旧保持着方才诘责的语调。
“朕问你话,你回话就是,若有委屈也一并说。”
“儿臣知罪!”谢文珺伏拜,以额贴地,又直起身来,道:“以往父皇忙于朝政,故而不常有空来看我与母後,每次来时,总是一日比一日更憔悴,那时母後常因不能为父皇分忧夜不成寐。难以入眠时,便只得找些闲书打发那些夜间。母後生前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有机会入书院学塾,与三五好友同窗共读丶同门论业。”
宣元帝心中也有所动容,他心中清楚谢文珺所言不虚。
在他还是皇子丶她还是荣家四姑娘时,惠贤皇後便向往山高海阔。那时她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办诗词会,与贺云周斗诗斗词,二人杀得你来我回。
她也曾与他言,若是她能读书科考,必定榜上有名。
“儿臣守孝之时,母後再次托梦,与儿臣说起生前遗憾。儿臣不忍母後在九泉之下不安,便想做些什麽,告慰母後亡灵。”
谢文珺哭得眼泪与鼻涕齐飞,胭脂共黛粉一色。
“儿臣有罪,愿领任何责罚!”
陈良玉难以分辨她说得几分真几分假,但窥到宣元帝无限缅怀惠贤皇後的哀伤神色,这一关似乎好过了。
谢文珺别过脸拭泪的功夫,擡手挡在面上冲陈良玉使了个眼色。
懂了,打感情牌!
于是在宣元帝放过了谢文珺,转而盘问她书院与盛昌隆商号之事时,陈良玉当场有样学样,叩拜请罪後,就将始末根由往陈远清身上扯。
“啓禀陛下,当年北境退敌时伤亡惨重,後又裁撤近二十万兵士,虽仰赖天恩,朝廷发放抚恤给亡故将士们的父母妻儿,分发给赏给退伍兵士安顿生活,这钱户部拨了一多半,其馀由北境军屯垦出的粮食与朔方商道收上来的税银补上,可数额巨大,我爹终日愁眉不展,将陛下给侯府赏赐的金银都填了进去仍是不够,臣一时糊涂出此下策,将所差钱粮数额分摊给了民间商贾。”
陈良玉再拜大礼,额头“嘭”的一声磕在地上。
“臣罪该万死!”
宣元帝走下御台,在她们二人面前打了两转,鼻哼一声。
这真假参半的言辞还真挑不出毛病。
宣平侯将赏赐的金银填补了裁撤将士们的给赏与阵亡将士的抚恤是真,所差数额以“捐官”的形式分摊给了民间商贾也是不假,可这笔军费与盛昌隆的兴起有没有干系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