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青年真是言而有物!
他们聊民,青年能说出百姓于国的重要性。能说出新皇登基後现在关中之地因为新皇的政策老秦人已经缓过劲,甚至已有治世之态。
他夸赞新皇现在的治国方法:“新皇虽急欲安抚整个大秦子民,但秦之立国全靠老秦人舍生成虎狼之师,先皇确实劳累了秦人,新皇登基後先关照关中之地也情有可原。只有老秦人缓过劲,才能有大秦的立国之本,现在的关中之地也确实有治世之音显现。”
李世民眼睛发亮,随後又对青年道:“可是朝中隐隐有一种声音,新皇无法让登基福音传播到关外之地,百姓们未感受到治世之音,恐会生乱,而这皆是因为新皇水平不及。”
张良看了一眼面前的新皇,深吸一口气,再看一眼,很想敲醒对方的脑子和对方说:你才登基每个月!
不过对方有这个问题,他自然也乐于解答,反正他也不想回去见到张亮和韩成。
张良道:“新皇立国之基不稳,若还妄图把福音范围扩大,到时关中之地从内乱,关外之地从外反叛,此乃危道。故而新皇登基时先大赦天下,免除地方徭役赋税一年,也是让关外之地缓气,给新皇治理关中之地腾出这几月时间。”
“後己身布衣素食,以示节俭,传播关中黔首以治世之音,也是给关外之地看到治世希望,深信大秦尚有生机。”
再一次被肯定了策略,李世民被夸得身心舒爽,他觉得这人简直就是他的知己,所言和他所想都一致。
对此,秦始皇暗暗回以一个赞同的眼神和表情,尉迟敬德更是直接开口夸赞道:“小子你说得对,新皇现在所行的策略实在英明,哈哈哈哈哈!”
笑容张扬,满脸自信。
同样愉悦的还有李世民。
佞臣,就是只讲好处,不讲坏处。潜意识本来是要忽悠对方不想给对方讲危机的张良,看到对面那两人身心愉悦丶自信非常的状态……
不爽了。
我苦恼万分,而你在身心愉悦?
呵呵。
于是接下去李世民就听到:“新皇以攻心之术安抚关中老秦人,虽非照拂所有人,但他们郡内相传,望风而安,民心确实都安抚下来。兵不刃血度过了新旧皇交替时期,也解决了他预备安抚整个大秦的後顾之忧,威势大振。”
李世民点头:“嗯,对对对!”
秦始皇却若有所感的看向面前满脸病容的俊美青年,这是……
张良笑得纯善,压低声音道:“但咸阳中央的臣子们说得对,陛下励精图治,积极休整的治世之音传播只限于关中,关外的百姓还是生活于地方官吏丶富豪丶旧贵族的层层压迫下。”
“是黔首,却更似牛马丶奴隶,他们的生活见不着光亮。”
“当陛下试图先安关中,抚倚据富饶丶形胜的关中地区再向外传播治世福音之时,百姓们早就在有识之士的催动下奋起反抗,逐鹿天下了。”
但,李世民:“……”你刚刚不是说朕方登基,不用急吗?
张良可不管,毕竟每件事都有两面性不是吗?他继续刺激李世民:“但现阶段的新皇并不能直接让地方郡守领兵攻入那些旧贵族家中,一举拿下那些旧贵族。”即使知道哪些旧贵族蹦跶得最强也不行。
“因为新皇对地方四十八郡的掌控更加薄弱,他一声令带来的不是士兵们一同闯进旧贵族家中抓走那些反叛的旧贵族,迎来的是兔死狐悲,天下起义。”
张良看着李世民瞳孔的波动笑了:“现在,是一个连郡守都想反叛的时代。”
在青年精辟地诉说下,李世民等人好似看到了关外的危机四伏。
李世民艰难地抹了一把脸,只觉得人生何艰。
张良继续道:“您可能会说只需要给陛下半年後时间,就可以稳定关中,拥有充裕的人才,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也完备之後,他可以强有力的军队去考核监察这些地方官吏,换上爱百姓爱黔首的地方官吏。”
张良这人从身到姿态都暗藏文人的傲气,李世民觉得这个‘知己’和老爹一样凶残。但,如此人才,不正是他所需要的吗?
不过,他确实是这样子想的,所以,李世民目光诚恳道:“请先生赐言。”
很久没有被这麽尊敬过的张良:“……”
他脑中飞快闪过五世相韩的族谱,想到韩王成然後……张亮,还有韩王成那张被张亮迷得晕乎乎的脸映入脑子……
张良:“……”
张良别扭地转过头,但还是顺着内心真实的想法对李世民道:“六国旧贵族盘踞关外之地,盘根错节,他们看到关中的稳定会更加着急,他们会诋毁新皇,诋毁关中,他们会告诉黔首们新皇偏心于关中之地,把关外之地的百姓视作奴隶。”
“关中之地的百姓占据肥沃的土壤,拥有充足的粮食,还拥有帝王的宠爱,美食佳肴丶鲜衣怒马,生活过得滋润无比。”
“而他们,什麽都没有,只有被看做牛马丶奴隶的一生,他们孩子生下来也是牛马和奴隶。”
“不过新皇自登基後,确实做得不错,就是得提防关外百姓们口中念叨着王侯将相富饶之地非有种姓,能者居之。”
此话一出,李世民:“!”
秦始皇和尉迟敬德等人也惊诧地看着对面的青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秦末黔首起义时喊出的话,他竟能在这时察觉到天下大势并领会到?
这人病弱俊美,腰配长剑,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俯仰天下大事,堪称智囊。
李世民他们觉得自己好像知道面前这人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