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云顶公馆,书房的灯还亮着。沈知意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看到陆寒舟趴在书桌上,电脑屏幕还停留在“智慧城市民生综合体”的项目图纸上,手边的咖啡已经凉透,眉头皱得能夹碎纸。
她走过去,刚想把毯子盖在他身上,陆寒舟突然惊醒,眼里满是红血丝,看到是她,才慢慢放松下来,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还没睡?”
“你不也没睡。”沈知意把凉咖啡端走,换了杯温牛奶放在他手边,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据上,“项目还没解决?”
陆寒舟苦笑了一下,靠在椅背上,捏了捏眉心:“陆振邦在基础数据里埋了个坑,设备兼容的接口参数全是错的,技术团队查了三天,还是没找到适配方案。明天就要给董事会交进度报告,要是再拿不出办法,他们肯定又要借机逼我放权。”
沈知意的心揪了一下。她这几天都能感觉到陆寒舟的压力——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饭吃得越来越少,有时候夜里还会突然惊醒,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帮忙,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毕竟“智慧城市”是她完全陌生的领域,她能做的,只有每天留一盏灯,温一杯牛奶,等他回家。
“我能看看吗?”沈知意指了指电脑屏幕,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虽然我不懂智慧城市,但或许……能从别的角度帮你想想。”
陆寒舟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把电脑往她那边推了推:“你看吧,反正技术团队也没头绪。这个项目主要是建一个综合民生区,有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托管站、社区办公区,还有便民服务点,核心是‘多场景空间适配’,让不同人群在同一个空间里都能方便使用,结果现在连设备怎么兼容都搞不定。”
沈知意盯着屏幕上的空间布局图,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着。老年活动中心的跑步机、儿童托管站的益智设备、社区办公区的打印机,这些设备的接口参数标注得乱七八糟,显然是被人动了手脚。但她没先看参数,而是盯着每个区域的使用人群标注——“老年区:o岁以上,行动不便者占比”“儿童区:-岁,需成人陪同”“办公区:-岁,高频使用电脑”。
这些标注像一颗小石子,在她心里溅起了涟漪。她突然想起上个月,栖意刚完成一个社区亲子空间的设计,当时为了让-岁的孩子和家长都能舒适使用,她特意调整了桌椅的高度——孩子用的桌子高o厘米,家长陪同的椅子高厘米,还在桌子边缘加了防撞条,在家长视线能覆盖的地方装了充电接口。
“等一下。”沈知意突然开口,拿起笔在纸上快画起来,“你们是不是只盯着设备的参数,没考虑过使用这些设备的人?”
陆寒舟凑过来,看着她画的草图——纸上画着老年活动区的跑步机,旁边标注着“扶手高度o厘米(适配o岁以上老人平均身高)”“紧急停止按钮突出厘米,带夜光(方便视力不佳者触摸)”;儿童区的益智桌旁,标注着“桌角弧度厘米(防碰撞)”“设备接口隐藏在桌下o厘米处(防孩子误触)”。
“你是说……从人的使用习惯入手,调整设备的安装和适配?”陆寒舟的眼睛瞬间亮了,他之前一直让技术团队盯着参数漏洞,却忘了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民生”,最终是给人用的。
“对。”沈知意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语也快了起来,“你看,老年区的设备,重点在‘安全’和‘便捷’——比如血压仪,屏幕字体要大,操作步骤要少,接口位置要在老人抬手就能碰到的高度,不用弯腰;儿童区的设备,重点在‘防护’和‘引导’——接口要隐藏,避免孩子误触,操作按钮要带卡通标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办公区的设备,重点在‘高效’和‘兼容’——打印机、扫描仪的接口要统一,放在方便多人取用的位置,还得留出手写签字的台面空间。”
她顿了顿,指着屏幕上的设备兼容漏洞:“陆振邦改的是参数,但如果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调整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操作逻辑,反而能绕开参数漏洞。比如老年区的血压仪,原本的接口参数是错的,但如果我们把它和紧急呼叫系统联动,用无线传输代替有线接口,既解决了参数问题,又方便老人使用,一举两得!”
陆寒舟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听着她条理清晰的分析,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又暖又亮。他从未想过,自己困在死胡同里的难题,竟然能被沈知意从“家居设计人体工学”的角度找到突破口——她不懂复杂的技术参数,却懂“人”,懂每个使用场景里最核心的需求,而这恰恰是“智慧城市”最该回归的本质。
“知意,你……”陆寒舟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想过很多人可能帮他,却从未想过会是沈知意,用她最擅长的领域,给了他最关键的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只是随便想想,不知道能不能行。”沈知意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看着草图,“我明天可以把我们团队做社区空间设计的案例找给你,里面有很多不同人群的需求分析,或许能帮到技术团队。”
“当然能行!”陆寒舟一把抱住她,声音里满是激动,“这就是我们一直缺的东西!技术团队只想着怎么修复参数漏洞,却忘了这个项目是给人用的。你的思路,正好把‘技术’和‘人’连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他松开她,拿起手机就拨通了技术总监的电话,语气里的疲惫一扫而空,全是兴奋:“王总监,明天早上八点,让技术团队所有人到会议室,再通知采购部、设计部的负责人,有个重要的方案要讨论——对,能解决设备兼容问题的方案,是沈小姐提出来的,明天让她给大家详细讲!”
挂了电话,陆寒舟看着沈知意,眼里满是骄傲和爱意:“知意,谢谢你。每次我遇到困难,你总能给我惊喜。”
“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吗?”沈知意笑着,靠在他怀里,“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明天还要跟技术团队沟通,我得再准备准备,把案例整理得详细点。”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沈知意翻出了栖意近三年做过的所有社区、亲子、老年空间设计案例,从需求调研表到最终效果图,从人体工学数据到用户反馈,一一整理成册。陆寒舟坐在旁边,帮她扫描文件、整理数据,偶尔递一杯温牛奶,书房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没有了之前的焦虑,只有并肩作战的安心。
天快亮时,沈知意终于整理完所有资料,趴在桌上打了个哈欠。陆寒舟把她抱起来,轻声说:“睡一会儿吧,明天我叫你。”
“嗯。”沈知意靠在他怀里,很快就睡着了。她梦见那个智慧城市综合体建成了,澜澜在儿童区玩得很开心,老人们在老年区悠闲地锻炼,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她和陆寒舟站在不远处,相视而笑。
第二天早上八点,陆氏集团的大型会议室里,气氛却不像往常那样严肃。技术团队的人抱着电脑,脸上带着疑惑——他们听说今天要听一个“家居设计师”讲智慧城市方案,心里大多没底;采购部和设计部的负责人也窃窃私语,不知道陆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陆振邦也来了,他坐在角落,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他倒要看看,陆寒舟能拿出什么方案,说不定是走投无路,找个外行来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