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普罗米修斯”号内部的“夜晚”并非由自然的天光界定,而是由一套精密的仿生节律系统模拟。当特定的丶带着催眠频率的次声波透过墙壁隐约响起,环境照明逐渐过渡到一种深邃的丶仿佛浸没在稀释靛蓝墨水中的幽暗时,整艘船便进入了所谓的“静默期”。通道中那些流动的全息投影凝固成最低能耗的静态深海图景,连空气循环系统的噪音也降低到了几乎无法察觉的程度。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丶强制性的休眠状态,旨在维持船上人员(或者说“居民”)的生物钟稳定,也可能……是为了隐藏某些只在“夜深人静”时才会进行的活动。
姜临月躺在分配给她使用的丶位于“沉思回廊”区域的单人舱室内。舱室简洁到近乎空旷,除了必要的家具和嵌入墙壁的丶功能受限的交互界面外,别无他物。她没有入睡,身体放松地平躺着,呼吸均匀绵长,完美地模拟着深度睡眠的生理状态。但她的意识清醒得像一块被冰水浸过的燧石,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到了极致。她耳中塞着肉眼难辨的微型拾音器,捕捉着舱门外走廊里极其偶尔传来的丶可能是巡逻系统发出的微弱伺服电机声,以及船体结构在洋流中産生的丶几乎与心跳融为一体的低频振动。
她在等待。等待那个由“策展人”暗示过的丶内部监控系统会进行周期性自检与数据备份的“窗口期”。根据她上船後这几日不着痕迹的观察和旁敲侧击的打听,这个窗口期大约在“静默期”开始後的第三到第四个小时之间,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分钟。这是系统防御相对最薄弱丶监控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刻。
当时钟在她脑中无声地走到预估时间点时,姜临月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下了床。她身上穿着与舱内环境融为一体的深灰色便服,脚上套着特制的丶吸音且不留痕迹的鞋套。她没有开灯,仅凭着记忆和极其微弱的环境光,如同融入阴影的一部分,移动到舱门旁。她先是将一个火柴盒大小丶能够发射特定频率干扰信号以暂时欺骗门禁状态传感器的装置贴在门锁附近,然後才用一枚复制的丶权限经过她暗中篡改提升的通行卡,极其缓慢地刷开了舱门。
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隙。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墙壁散发出的幽蓝微光,将一切都笼罩在一种不真实的朦胧中。空气里那股非自然的清香似乎更浓了一些。姜临月像一道流动的暗影,闪身而出,舱门在她身後无声闭合。
她的目标明确——“创想工坊”的某些限制区域,以及通往“源点圣所”路径上可能存在的丶未完全屏蔽的信息节点。她早已在心中绘制了这艘船部分区域的详细地图,包括监控探头的盲区丶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丶以及通风管道的走向。
行动必须快,必须精准,不能留下任何物理或电子痕迹。
她首先沿着预定的路线,避开几个主要通道的交叉口,利用廊柱和设备的阴影作为掩护,向“创想工坊”的方向移动。她的步伐是一种经过特殊训练的丶近乎猫科动物的滑行,重心极低,脚步轻盈得连她自己都几乎听不到声音。每一次在拐角处停顿,她都会先用微型潜望镜观察前方情况,确认安全後才继续前进。
“创想工坊”区域比生活区更加寂静,只有某些大型仪器设备待机时发出的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低频嗡鸣。这里的门禁等级更高,但姜临月提前准备好的丶利用船上网络某个未被注意的漏洞临时提升的权限卡,此刻发挥了作用。她如同拥有□□,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几间标注着“高频神经信号研究”丶“跨模态感知融合”丶“非经典逻辑计算阵列”的实验室。
实验室内部充满了未来感,各种她熟悉又陌生的仪器闪烁着待机指示灯。她没有时间去操作或分析这些设备,她的工具是隐藏在纽扣丶发夹中的微型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光谱扫描仪。她如同一个高效的记录者,快速而系统地拍摄着操作界面上的参数设置丶白板上残留的演算公式和结构草图丶散落在工作台上的实验日志片段丶甚至是废料桶里被撕碎又未能完全销毁的纸张。她特别注意那些提及“梦境锚点”丶“集体潜意识干涉阈值”丶“现实稳定性系数”等关键词的只言片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指向“织梦者”能力本质和“衔尾蛇”最终目的的拼图。
在一个标有“生物样本库-高危”的房间外,她遇到了更高级别的生物识别锁。她没有强行突破,而是利用随身携带的丶僞装成护肤品的特殊凝胶,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提取了门把手上可能残留的丶最近使用者的极微量皮屑和汗液样本,小心地封存起来。这或许能帮助後方分析出特定人员的身份或生物特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姜临月能感觉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快速地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高度专注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她的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被迅速蒸发在船内恒温的空气中。她像一台精密运行的机器,过滤掉所有不必要的情绪和思绪,只剩下观察丶记录丶移动丶再观察的循环。
在靠近“源点圣所”通道的一个不起眼的设备间里,她有了一个意外发现。这个房间似乎是某个老旧通风系统的维护节点,墙壁上裸露着粗大的线缆和管道。就在她准备检查一个看似废弃的数据接口时,她随身携带的丶经过特殊改装的丶能探测异常能量波动的微型盖格计数器发出了极其轻微的震动警告。
这里有残留的丶非正常的辐射或能量痕迹,强度很低,但频谱异常,与她之前被动记录到的丶触发信标的那种混沌信号有某种相似之处,只是微弱得多,像是某种“泄漏”或“回波”。
她立刻调整扫描仪,对准那个区域,记录下能量场的详细参数和频谱特征。同时,她注意到附近墙壁上一块看似普通的金属面板,其温度与周围环境有极其细微的差异。她用戴着特制手套的手指轻轻按压,面板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咔哒”声,向内弹开了一条缝隙——里面是一个隐蔽的丶仍在工作的丶连接着主干网络的备用数据中继器!
这是一个绝佳的信息节点!姜临月没有丝毫犹豫,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丶能够被动窃取并存储流经数据包的“嗅探器”巧妙地安装在了中继器内部一个不易察觉的角落。这个“嗅探器”没有主动发射信号,只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数据,等待後续有机会时再一次性传输或取回。
做完这一切,她迅速还原了面板,清理掉自己可能留下的任何微量痕迹。距离预估的窗口期结束只剩下不到五分钟了。
她必须立刻返回。
回程的路似乎比来时更加漫长。每一道转角,每一扇可能突然打开的门,都像是潜在的威胁。她的感官绷紧到了极致,耳朵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声响,眼睛在幽暗的光线中锐利地扫视着前方。
终于,看到了自己舱室所在的那条走廊。一切似乎与她离开时并无二致。
她如同出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滑回舱门旁,取下干扰装置,再次用权限卡刷开门,闪身而入。
舱门在身後合拢,将外面的幽蓝与寂静隔绝。
姜临月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板,缓缓滑坐在地上,这才允许自己进行了一次深长而颤抖的呼吸。汗水已经浸湿了她贴身的衣物,带来一阵冰凉的黏腻感。肌肉因长时间的紧绷和谨慎移动而微微酸痛。
但她没有时间休息。她迅速检查了自己携带的所有设备,确认没有损坏,数据记录完整。然後将那些微型摄像头丶扫描仪丶样本管和“嗅探器”的记录单元,一一取出,藏匿在舱室内几个经过精心设计的丶绝对安全的隐蔽点。
做完这一切,她才重新躺回床上,调整呼吸,让自己重新进入那种模拟的深度睡眠状态。
身体极度疲惫,但大脑却异常清醒。刚才收集到的海量信息碎片,如同沸腾的泡沫,在她脑海中翻滚丶碰撞。那些诡异的公式丶危险的术语丶异常的能量信号……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远超她最初预想的丶更加黑暗和惊人的真相。
“织梦者”的能力,恐怕不仅仅是影响潜意识那麽简单。“衔尾蛇”的目标,也绝不仅仅是进行扭曲的“艺术创作”。
她闭着眼,在绝对的黑暗中,感受着身下这艘巨轮在深海中平稳航行的微不可察的晃动。
种子已经播下,证据正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