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吃。”他言简意赅,但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和迅解决掉手中食物的动作,已经是最好的评价。
午饭的餐桌因此更加丰富:一大盘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卤味拼盘,一盘清爽脆嫩的拍黄瓜,还有冒着热气、软硬适中的白米饭。
“尝尝这个,”林晚将拍黄瓜往韩峥那边推了推,“卤味吃多了腻,这个清口。”
韩峥依言夹了一筷子黄瓜,入口是“咔嚓”一声脆响,酸甜微辣,带着蒜香和香油的特殊气息,果然瞬间冲淡了口腔里卤味的厚重,让人食欲再开。他点了点头,又夹了一筷子,就着米饭,吃得更香了。
“这卤汁留着,下次还能用。”林晚一边吃,一边规划着,“以后卤点豆干、鸡蛋,都好吃。”
“嗯,你安排就好。”韩峥对此毫无异议,完全信任她的持家能力。
这顿午饭,吃得格外酣畅淋漓。饭后,韩峥照例主动收拾了碗筷,动作利落。他看着林晚略显疲惫的神色,道:“下午我得出趟任务,估计回来得晚些。你别太累,收拾完歇一会儿。”
“我知道,你忙你的,不用担心我。”林晚送他到门口,替他理了理军装的领口,“路上小心。”
送走韩峥,林晚将厨房彻底归置干净。那锅老卤被她小心地用细纱布过滤掉杂质,倒入一个干净的陶罐里,晾凉后盖好,放在阴凉处保存起来。剩下的卤味也妥善收好。
忙完这些,她确实有些倦意,便在炕上小憩了约莫半个时辰。醒来后,感觉精神恢复了不少。看着空荡荡的卧室和客厅,她想起了另一件要紧事——家里的储物空间实在太少了。韩峥的衣物大多塞在箱子里,她的东西也没处摆放,日常用品更是堆得有些杂乱。是时候添置些家具了。
她记得刚来时就听人提起过,家属院后面住着一位姓王的老师傅,是部队退伍的老兵,木匠手艺极好,平日里常给部队和家属们打些简单的家具。她决定去找王师傅。
锁好门,林晚凭着记忆,朝着家属院后排走去。春日午后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路上遇到几个正在晒太阳、做针线的军属,都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话题自然离不开早上那勾人的卤香。林晚一一笑着回应,心里觉得这邻里关系,似乎正因这一道道家常菜而悄然拉近。
很快,她找到了王师傅家。那是一个带个小工具棚的院子,还没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刺啦刺啦”刨木头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木屑清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师傅在家吗?”林晚站在院门口,扬声问道。
刨木头的声音停了,一个穿着旧军装、精神矍铄、约莫六十来岁的老师傅从工具棚里探出身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刨子。他面容慈祥,眼神清亮,打量着林晚:“在呢。你是……韩团长的爱人吧?快请进。”消息传得真快,林晚心想,这大院果然没什么秘密。
“王师傅您好,冒昧打扰了。”林晚走进院子,礼貌地说。
“不打扰,不打扰。”王师傅笑着摆摆手,指了指旁边几个小凳子,“坐。找我有什么事?是想打点家具?”
“是的,王师傅。”林晚坐下,直接说明来意,“家里东西没处放,想请您帮忙打个衣柜,再打个能放在客厅的收纳柜。”
“行啊,这东西实用。”王师傅点头,拿出个旧本子和一支铅笔,“说说你想要啥样式的?多大尺寸?有啥特别要求没?”
林晚早有准备,她仔细地描述起来:
“衣柜,我想做得高一些,深一些。里面最好能分成两半,一边挂长衣服,比如韩峥的军大衣和我的外套;另一边做几个隔板,可以叠放寻常衣物。最上面可以做一层高的格子,放被褥或者不常用的东西。衣柜门要平整的就好,不用雕花,简单耐用最重要。”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大致的尺寸。
“收纳柜,”她继续道,“我想做个大概齐腰高的,放在客厅靠墙的位置。上面是一整块平整的台面,可以放热水瓶、茶杯什么的。下面做两个对开的柜门,里面空间大些,能放米面粮油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侧面如果可以,再做两个小抽屉,放些针头线脑、零碎物品,拿取方便。”
王师傅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快地画着草图,不时点点头。“嗯,挂衣服的,叠衣服的,放大件的,放零碎的……都想得挺周全。韩团长家的,你这心思挺巧啊。”他抬起头,眼中带着赞许,“这样式不难,就是用料和工时会多一些。”
“料子您看着用结实耐用的就好,”林晚说,“工钱该多少就多少,麻烦您了。”
王师傅沉吟了一下,报了个公道的价格。林晚觉得合适,便定了下来。
“成!那我这就开始备料,抓紧时间给你做。”王师傅很爽快,他看了看日历,又估算了一下工时,肯定地说:“这样,后天,后天下午你过来取,保准都能打好。”
“后天下午?太好了!谢谢王师傅!”林晚没想到这么快,心头一桩大事落地,心情格外舒畅地告辞离开。
喜欢锦绣六零:灵泉甜妻幸福日常请大家收藏:dududu锦绣六零:灵泉甜妻幸福日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