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天还未亮,林晚就睡醒了。
窗外飘着细雪,屋内却暖意融融。炕头的收音机轻声播放着革命歌曲,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几分喜庆。林晚坐起身,指尖轻轻抚过枕边叠放整齐的红色嫁衣,心头涌起一阵恍惚。
今天,她就要出嫁了。
林姐姐,你醒了吗?门外传来韩薇压低的声音,娘让我们来帮你梳妆。
林晚应了一声,披上衣服下炕开门。韩薇端着热水进来,身后还跟着大嫂还有屯里几个相熟的媳妇姑娘,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意。
新娘子快坐下,咱们得抓紧时间了。大嫂利落地挽起袖子,这梳妆打扮可费工夫呢。
女人们围坐在炕上,像众星捧月般将林晚围在中间。热水净面,细细绞脸,抹上淡淡的雪花膏。韩母特意送来一盒新的胭脂,说是托人在城里买的。
我们晚晚本就俊,这一打扮,还不把老二迷晕了。大嫂一边为她绾,一边打趣道。林晚笑着,这个年代没有眉笔,又烧了一根火柴棒浅浅的描了一下眉毛和烫一下睫毛。
林晚望着镜中的自己,双颊绯红,眉眼含春,连她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乌黑的丝被精心编成辫子盘在脑后,插上那支玉兰银簪,耳边坠着韩峥送的珍珠耳环。
最后换上嫁衣。贴身的红绸肚兜和长裤柔软地贴着肌肤,外面套上大红色的呢子外套,领口的兔毛衬得她肤白如雪。手腕上的银镯在红衣的映衬下,更显温润光泽。
真好看。韩薇看得眼睛都直了,林姐姐,你的眉毛咋这么好看,眼睫毛很卷,就像画报上走下来的人儿。
屋外渐渐热闹起来,迎亲的队伍快要到了。林晚的心也跟着怦怦直跳,手心微微出汗。
这时,韩母提着一个包袱走进来,眼眶有些红:孩子,这是娘给你准备的。
包袱里是一床崭新的缎面被褥,大红的被面上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针脚细密,一看就是费了心思的。
这是我当年出嫁时,我娘给我的。韩母握着林晚的手,现在给你,希望你和老二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林晚的眼圈也红了:大娘
还叫大娘呢?韩母笑着拭了拭眼角的泪,该改口了。
林晚低下头,轻声唤了句:
这一声叫得韩母心花怒放,连连应着:“哎哎哎”,又往她手里塞了个红布包:这是娘的一点心意,你收着。
林晚打开一看,是一对小巧的金耳钉。在这个年代,金饰可是稀罕物。
这太贵重了
收着吧。韩母拍拍她的手,你嫁到我们韩家,就是我的亲闺女。
正说着,外头突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来了来了!迎亲的来了!一个小姑娘跑进来报信。
屋里的女人们顿时忙乱起来,赶紧给林晚盖上红盖头。眼前一片鲜红,林晚只能透过盖头下方的缝隙,看见自己微微抖的双手。
脚步声由远及近,她在喧闹的人声中,准确无误地分辨出那个沉稳的脚步声。
新娘子,新郎官来接你啦!喜娘高声唱着吉庆话。
一双穿着军靴的脚停在她面前。林晚的心跳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