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词回握,力道适中:“莱拉女士的中文很流利。”
“我在z国做过交换生。”莱拉收回手,示意她们跟上,“希望这次合作顺利。不过……”她顿了一下,目光掠过沈新词纤细的手腕,“木乃伊修复的工作强度不小,沈教授确定不需要多安排些人手吗?”
陈橙正要说话,沈新词已经平静地回应:“专业的事,效率不在于人多。”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这是我们团队前期做的ct扫描分析报告,莱拉女士可以先看看。”
莱拉接过u盘时,眉毛微微上扬,她没料到对方准备如此充分。
来到博物馆负二层,一股冷气迎面而来。
中央平台上陈列着一具保存状况良好的木乃伊,周围环绕着各种精密仪器。
几名j国研究员正在忙碌,看到她们进来,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
“这是我们的明星展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木乃伊。”莱拉语气中带着自豪,“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的ct扫描和表层清理工作。”
沈新词戴上手套,走近仔细查看。
木乃伊的亚麻绷带保存得相当完整,但面部区域有明显的腐蚀痕迹。
她指向右肩位置:“这里的绷带层次有异常。”
莱拉略显惊讶:“沈教授观察力真敏锐。这正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她示意助手调出相应的扫描图像。
陈橙适时递上平板电脑:“沈教授,这是我们团队之前研究过的类似案例资料。”
沈新词快速浏览后点头:“z国西周时期的丝织品防腐技术中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我认为可以参考这个方向进行下一步的修复工作。”
莱拉凑近查看平板上的资料,神情逐渐变得专注起来:“这个观点确实很有新意……”
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
当沈新词用流利的阿拉伯语直接与j国技术团队交流时,莱拉彻底收起了最初的轻视态度。
午餐时,莱拉主动坐到沈新词旁边:“沈教授,关于绷带层次的分析方法,能详细说说吗?”
沈新词没有保留:“关键在于观察亚麻纤维编织密度的变化。不同功能层的绷带,工匠会采用不同的编织技法。”
她拿出手机,调出几张图片,“这是我们团队开发的3d建模软件,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一层的结构细节。”
莱拉盯着手机屏幕,眼睛亮了起来:“这太棒了!我们一直主要依靠传统经验来判断……”
下午的工作聚焦在木乃伊左臂的绷带解封。
j国研究人员将木乃伊移到了实验室。
当助理研究员用镊子挑起第三层亚麻布时,沈新词突然抬手制止:“停。”
她指向绷带边缘的褐色结块:“这部分粘合剂有晶体析出。”
“这是常见的盐碱结晶。”莱拉解释道,“k大去年发表过类似案例。”
沈新词将数码显微镜推到80倍:“看结晶形态,碳酸钙晶体的棱角分明,说明是后期环境侵蚀造成的。原始粘合剂应该更接近膏状。”
她调出ct断层图:“对比扫描层d7区的密度差异,原始粘合剂密度在13-15g3之间,而这些晶体”她放大局部数据,“密度达到27g3。”
莱拉凑近屏幕:“所以这些不是制作时的原始材料?”
“是墓葬渗水导致的次生矿化。”沈新词示意陈橙调出文献,“上个月《考古科学杂志》有篇论文讨论过尼罗河泛滥对地下文物的钙化影响。”
技术组很快送来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
检测结果显示钙元素含量高达63,实验室里响起几声惊叹。
“需要调整清理方案。”沈新词在保护日志上标注,“先用edta二钠盐软化结晶,再配合微真空吸附清除。”
莱拉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十岁的学者娴熟地指挥,眼里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
傍晚收工时,沈新词正在指导建立绷带纺织纹样的数字档案。
莱拉端着两杯咖啡走来:“你们在z国处理西周丝织品时,遇到过失水脆化的问题吗?”
“用海藻糖进行水分置换。”沈新词在平板上调出数据,“这是我们在马王堆帛书上验证过的技术,对植物纤维的强度保留率能达到92。”
莱拉点了点头,递给她一杯咖啡:“沈教授今晚还有安排吗?要不要一起吃个晚饭?”
沈新词以为她想继续讨论工作,便点头同意了。
两人走出实验室时,夕阳西下。
餐厅选在尼罗河畔的一家j国传统菜馆。
刚落座,莱拉就开门见山:“说实话,我原本对这次合作不抱太大期望。”她喝了口红茶,“但现在看来,z国的文物保护技术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
沈新词闻言只是笑了笑:“每个文明都有独特的保存环境,技术需要因地制宜。”
莱拉点头表示赞同,但后面聊的内容,渐渐偏离了工作范围,莱拉似乎对她很感兴趣,话题转向了个人生活。
“沈教授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成就,平时一定很忙吧?”莱拉切下一小块烤肉,“有考虑过在j国长期发展吗?”
“抱歉,我目前的研究重心都在国内。”沈新词放下餐刀,看了眼手表,“明天还要继续处理绷带样本,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莱拉突然按住她的手:“附近有家不错的酒吧”
沈新词自然地抽回手:“我回酒店还有资料要处理。”她拿起公文包,“明天见,莱拉女士。”
回到酒店,陈橙正在整理资料:“教授,莱拉女士好像对你特别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