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离谱啊,还以为你要说劣币驱除良币呢。]
[倒也不至于。]
[那个攻不是攻击的意思吧。]
[是磨砺的意思。]
[其实我想说,那个它不念ta,而是念Tuo,读音应该是驼山堰来着。]
【居然念Tuo吗?以前一直念得它来着,之後就知道啦,谢谢宝贝纠正提醒。然後再讲讲隋唐大运河吧,也就是我们的C选项。它由永济渠丶通济渠丶邗沟丶江南河组成。需要注意的是,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京杭大运河是元朝时期开凿的,用以代替原来与洛阳为中心的旧运河,从北往南分了七段。其中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将原来的运河连通了起来。从这两条河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作用,汉语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真的很会起名字。】
[去搜了搜,居然真的是它(Tuo)啊。]
[唉,同刚搜完,灰溜溜地滚回来了。]
[这又有啥?用的多了,说不定就真的变成ta了。]
[原来会通河和通惠河的名字是这麽来的呀!]
【理论方面,元代赡思在宋金两部关于治理黄河的专业书籍《河防通议》和宋朝周俊编写的《河事集》的基础上编了一本书名字叫做《重订河防通议》。另外,元朝灭亡和治河也脱不开关系,当时黄河暴涨,水灾严重,运河和盐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是运河和盐场吗?不,那是漕税和盐税!是到手的钱啊!于是元廷任命贾鲁治理黄河,征发了整整十五万河工。人多不是问题,但朝廷不干人事,河工的夥食和工钱被层层克扣,这谁能受得了?累死累活的,不发钱也就算了,连饭都没有,于是“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争霸赛拉开序幕。】
[贾鲁也是生不逢时,治水本没有错,不让工人吃饱饭就有错了。]
[这不是服徭役吗?估计也没几个朝廷能让他们吃饱饭吧?]
[所以它们都灭亡了呀。]
[老百姓求的不就是那一口饭吗?]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嬴政疑惑,军队难道不是为战争设立的吗?为何要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叹气,他就是从那时候过来的,老百姓苦啊,根本活不下去了。朝廷不让百姓活,百姓也不要朝廷活,道理很明白,但能做到实在太难了,皇帝都当上了,对子孙後代做点打算有问题吗?完全没有!
【明朝比较重要的是潘季驯治理黄淮,潘季驯原来是总理河道都御史,曾经被弹劾罢官,後来张居正改革的时候被重新起用。潘季驯在治河中贯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原则,效率那是杠杠的,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河工告成,使河水不再入淮,让黄淮两岸的农业生産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牛啊!]
[搞工程最怕的就是没有效果,潘大佬受我一拜。]
[还怕出效果慢,遇到个一直催催催的领导。]
[领导什麽都不懂,搁那儿瞎指挥,可烦。]
[天,不管哪个职业,遇到这样的领导,想想就烦躁。]
[都不是烦躁了,是暴躁。]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好啊!我大明人才济济!”朱元璋非常兴奋,有了治理黄河的好办法啊,“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真是精辟,就算他不懂治水,但天幕都说了此法非常有用,让朝中懂治水的按此法去做就行了。潘季驯两年做到有成效,他给宽限些时间,三年做好就行,他不着急的。
明,万历十年(1582)。
潘季驯黝黑的面庞上绽放出笑容,天幕来自後世,再没有什麽比後世之人对他的治水表示肯定更令人欣喜的了。
作为潘季驯的伯乐,张居正也很高兴,治理好黄淮,大明复兴有望。
【康熙时曾大举治理黄河,顺道也把淮河和运河治理了一下,还有永定河,原来好像叫不定河来着。到了雍正时期,江苏丶浙江的海塘也修筑好了,海塘就是堤坝,专门用来防潮的,不是潮湿的潮而是海潮的潮,也是一项大工程,保护了沿海农田。】
[“可怜不定河边骨”的不定河?]
[不知道是不是一条河,可能重名了。]
[嗷~陈塘关的塘就是这个海塘的塘!]
[草,有种知识破次元壁长我脑子里的感觉。]
[钱塘江的塘不也是这个塘吗?]
[刚说陈塘关就特别有感觉,你说钱塘江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什麽感觉?海棠的感觉吗?]
[不要在这里乱开车啊。]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玄烨点点头,刚想听天幕夸他时,天幕戛然而止,于是还没来得及上挑的嘴角立刻弯了下去。
胤礽想翻个白眼,但担心被他阴晴不定的皇阿玛看见,他才不想当出气筒呢。
清,雍正八年(1730)。
胤祥拱手:“恭喜皇上!您的功绩泽被後世。”
胤禛摆摆手:“十三弟无需多言,这都是朕应当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