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教育及选官·西汉
【接着是汉朝,汉朝呢,当然也是没有科举制的,它的选官制度要分期来讲。首先是汉朝初期,官吏主要来源是有军功的人和郎官。[1]】
[郎官?什麽郎官?新郎官吗?]
[当然是俏生生的少年郎官员啦~]
[嘿嘿嘿嘿嘿~]
[出身仕汉羽林郎]
[呜呜呜呜我家霍去病啊!]
[?]
[那首诗]
[下一句是初随骠骑战渔阳,说的是霍去病]
[真是文化人]
[这是脑残粉]
[谁不喜欢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呢?]
[话说猪猪真幸运呀!八大名将他有俩]
[最大的不幸,曾经拥有过]
[啊!枯了!不要提我小霍英年早逝的伤心事]
汉,元狩二年(前121)。
刘彻心肌梗塞要发作了,他听到了什麽?!什麽叫曾经拥有过?什麽叫英年早逝?一定是他听错了!
汉,征和二年(前91)。
霍去病早逝也是刘彻的伤心事,刘彻摸了摸脸上的皱纹,感慨年华老去。仲卿也不在了,若是仲卿还在,他现在也不至于如此孤单。
刘彻选择性忘记卫子夫和刘据,怀念着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他老了。
刘彻不想接受这个现实,为什麽让他听到後世之人的话,却不让仙人垂怜他呢?
【秦朝奉行军功爵制,这一制度在汉朝打天下的时候还是适用的,西汉建立後,继承了秦的军功爵制,刘邦按照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可不要小看当时的“吏”,说不定人家在战场上砍过几个人头呢。汉景帝以前“吏多军功”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这些人被称为军功地主。[1]】
[这不就是排排坐分果果呗]
[这时候文武官员分的不清,越往後越不会了]
[後面就是文官能指挥武官,武官指挥不了文官]
[这里点名宋朝]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挠了挠耳朵,他脸皮已经被锻炼厚了,再说他已经在改了,大宋肯定跟天幕说的不一样,至少赵光义那个废物肯定当不上太宗了。
【对呀,就是论功行赏维护统治。刘邦为了维护统治,颁布了军队复员令和复故爵田宅令,扶持一批新的,拉拢一批旧的;有爵位的军功地主的权力很大,追随刘邦打天下的高级文官武将就是其中顶尖一批】
[汉初三杰!]
[风险越大,收获越大,跟着刘邦的那些有一个算一个基本的封侯了]
[不过世事无常,当了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不由得哭一哭我可怜的雉儿]
[吕雉他爹真的有毛病,他觉得刘邦有出息,怎麽不自己嫁给刘邦啊?]
[吕公那半吊子相人水平,没学好就别出来卖,光看到刘邦能带来富贵,怎麽看不到吕家後来因此被灭门了呢?]
[富贵动人心啊!]
汉,高祖九年(前198)。
刘邦看到自己被天幕嫌弃有点生气,但不多,管天幕怎麽说,他到底当上了皇帝。
吕雉相当平静,上次天幕就提到刘盈无子丶吕氏灭族的消息,实话实说,她比自己想得还要冷酷,她以为她会很伤心,事实上只有一丢丢。她内心深处还是怨恨的,若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有她现在冷硬的心肠便好了——不,她不後悔,现在便是最好的时刻,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她怎甘心当一个寻常妇人呢?
唐,贞观十年(636)。
李世民对吕雉观感一般,没有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希望自己的皇後是那样性格的女人,他家观音婢这样的就非常好,聪明温柔贤惠识大体不干涉政事,观音婢才是一代贤後。
但若将她纯粹地当做政治家,李世民很难说吕雉做错了什麽,吕雉的政绩是在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了的,换个人都不一定比吕雉做的好。
唐,开元二十四年(739)。
李隆基厌恶地皱了皱眉,要问他讨厌什麽类型的女性,那肯定是吕雉之类的,提起了就心生反感。哪怕武则天是李隆基的亲祖母,李隆基也对她非常不满,吕後也就罢了,好歹人家没称帝,他们大唐居然冒出来一个别姓的改了国号的女帝,真是离了个大谱,丢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