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的刘彻表示不服气,不就是一个铜斛吗?他也要造,王莽区区一乱臣贼子凭借统一度量衡竟得到如此称誉,刘彻格外不平衡。
宋,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笑了笑,确实挺像大宋官帽的,只是王莽铜斛切面帽翅短了些。
明,弘治七年(1494)。
王守仁对这种偏僻的知识很感兴趣,他还是头一次知道现行度量衡是承袭莽制呢。
【统一度量衡这里有一点点很现代的东西,游标卡尺的老祖宗新莽卡尺出现了,比西方早了整整一千七百年,真的很像穿越者有没有?但我给大家找一下图片,新莽卡尺长这样,这个是新莽卡尺和游标卡尺的对比图,虽然该有的都有了,新莽卡尺还是很简陋的,新莽卡尺只是游标卡尺的老祖宗而已,也不能当做王莽是穿越者的论据。[1]】
[哇,老祖宗们好聪明啊!]
[这个游标卡尺好像不是王莽做的,就是当时出现了而已]
[是吗?]
[我记得是好像为了统一度量衡出现的,肯定和王莽有密切的关系]
[看起来还怪简陋的]
[学历史的时候越往後越难过,游标卡尺先进1700年,之後领先世界的时间就越缩越短]
[没有发现这种规律,不过越往後确实越不出息了]
新,始建国元年(9)。
王莽低落的心情有所回升,虽然和秦始皇并列在一起让他的心情有点微妙,但他还是很享受来自後世的夸奖的。
明,弘治七年(1494)。
邱浚叹了口气,他不赞成天幕的攀比之心,但能理解後世之人的不忿,作为泱泱上国,这种匠人之物领先世界是理所当然的,若是被外邦超越就令人有所不甘了。
大明是天幕所说的倒数第二个朝代,蛮夷国度可能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些许成就,朝中最近不太平静,但能否避开天幕所说的百年屈辱还未可知,不过总比不变要强。
【最後一点就是更易名号了,货币制度都附会周朝,更别提官制了,作为一个周朝发烧友,王莽能错过吗?当然不啦,他把很多周朝时期的官职搬运了过来,具体是什麽就不说了,很没营养的东西,我们主要来看看他改名的官职,郡太守现在不叫郡太守了,叫做卒正丶连率或大尹,县令也不叫县令了,叫做宰,哇塞,好复古的名称啊!就很拗口。然後他还改了好多少数民族的族名和民族首领的封号,而且改的都不咋好听,比如他把高句骊王改成了下句骊候,把匈奴单于改成了降奴服于,然後还把“匈奴单于玺”改成了“新匈奴单于章”,有点子侮辱人了[1]】
[啊这,感觉有一丢丢没有大国气度诶]
[类似于霉国丶阴国丶罚国这种?]
[我觉得还挺好]
[这种很不利于外交啊]
[王莽还需要外交?他把少数民族的人都得罪坏了]
新,始建国元年(9)。
王莽确实有出兵的打算,但天幕如此说就说明结果不太好,他动摇了一瞬又很快坚定下来,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国内的问题短期很难彻底解决,可以通过战争转嫁矛盾,不过首先还是得将土地问题梳理完毕,国库没钱想打仗也没办法打。
周,如意元年(692)。
武曌抿了抿唇,她也进行了些许类似的名号更易,对比王莽只是小打小闹,换个名字不仅让自己更开心,还可以警告朝臣已经改朝换代了。
她比王莽野心更大,她的国号为周。
【王莽改制的确实说完了,我们最後总结一下哈,王莽改制不用说是失败的,不然就不会有东汉了,失败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王莽附会古制,周朝有的人家也要有嘛,随意乱改,用小钱换大钱这种违反经济规律的事情能干吗?当时社会经济本来就很脆弱了,又来这麽一招,再不造反人都死光了;然後是吏治腐败,很多改革失败都是因为贪官污吏的存在,王莽改革里面有整顿吏治吗?没有诶,于是贪官污吏借机鱼肉人民,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还有王莽穷兵黩武,从更易名号给少数民族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王莽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了,他对周边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打仗是烧钱的,当时国内百姓负担已经很重了,这一打仗负担不就更重了吗?而且东汉时期和很多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他这一打仗把前面处好的关系全都破坏了。[1]】
[最难缠的就是那种底层小官]
[还有地头蛇]
[扫黑除恶]
[建设阳光政府]
[整顿吏治这个好重要,不然阳奉阴违会头疼死]
[穷兵黩武这个有点子要命]
[果然是给少数民族起那麽难听的名字的王莽,原来就没指望和平啊]
[东汉末年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好吗?]
[再差也肯定比王莽时期好]
[那倒也是]
[就算之前的改革有点儿用,这一打仗就把钱给打没了,怪不得新朝那麽短命]
[猪猪好幸运呀,他也穷兵黩武,但有能干的桑弘羊给他擦屁股]
汉,元狩二年(前121)。
刘彻面无表情,什麽叫穷兵黩武?他只想彰显大汉武德,把匈奴击倒罢了。
以为没自己什麽事的桑弘羊:……幸好他不在陛下跟前,不然他都不知道做什麽反应了,天幕也太不斯文了!
新,始建国元年(9)。
王莽眉头紧皱,又狠狠松了口气,天幕说的难听,但的确是他的机遇。天幕已经把错误的原因给出来了,接下来进行纠正就是了,首先开始澄清吏治。
阳奉阴违者,死!
宋,熙宁四年(1071)。
王安石心里一咯噔,他应该犯了同样的错误。整顿吏治啊,很难,但难也要做,只是不知官家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