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啊!胖橘可不敢和朱元璋做朋友,老朱那可是杀红了眼,剥皮揎草都是清的,动不动就搞群臣对对碰,九族消消乐,我们四四大胖橘怎麽玩儿得过他?]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满脸写着嫌弃,可别,他可不想跟一个秃头辫子皇帝当朋友。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玄烨心道,果不其然,老四那个爆裂性子,一分一毫容不得别人占他便宜,这些年他倒是忍得辛苦。
在天幕骂他之前,玄烨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阿玛,他惦记着以前骂老四的事,专门为老四挑选了“雍”的封号。雍,和也,这是玄烨的一片慈父之心。
不过现在玄烨早没了封胤禛为雍亲王的时的那份慈心。雍正,呵,可真让人膈应得慌。不管为了他的心情还是为了老四,就让“雍”这个字眼手动消失一段时间吧。
胤禩暗喜,天幕可真会火上浇油,说着夸奖的话狠狠给老四挖了个坑。老四的名声啊,怕是臭不可闻了。
清,雍正八年(1730)。
胤禛不在意天幕的调侃,他就是那麽一个人,他不像先帝那样看重名声,他只在意到手的实惠,更在意继承人问题。
说起继承人的事,胤禛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他从夺嫡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就想着让子孙後代能避免这样的命运,便吸取了前代的教训,采用了秘密建储制。
但于子嗣单薄的胤禛而言,秘密建储制没有必要,他的继承者是谁一目了然。想起几个不省心的儿子,胤禛叹气声不断,如果弘晖在多好,弘昀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年氏生的儿子更得他心意,可惜呀可惜,剩下的这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省心。
胤祥不知道怎麽安慰伤心的兄长,为胤禛斟了杯茶。胤禛接过茶,只觉得心里暖和极了。胤禛想,可惜十三弟的几个儿子也都不成器,不然他也不至于那麽头疼了。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天幕骂乾隆的时候多了去了,弘历罕见地生气了,上一个被天幕说叉烧的是吕後的儿子刘盈,同样被骂叉烧的弘历对此表示不服。
弘历是个自信心过剩的人,他最骄傲的就是自己当皇帝的本事。天幕如果骂他这个皇帝当得不好,弘历肯定不放在心上,他什麽水平还用得着天幕评价?那都是一群後世的人,他们又没有当过皇帝,哪儿来的资格那麽评价他。
但同样的问题,换个说法,比如将弘历和刘盈相提并论,就狠狠戳中了他生气的怒气点。然而弘历生气并没什麽用,发弹幕的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吐槽被当事人看到了。
【最後是火耗归公,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挺耳熟的,但没专门去学的话估计没几个人说得上来火耗具体是什麽东西,这个东西离我们生活很远,简单理解就是熔铸银子额外的损耗,甭管叫什麽名字,反正是老百姓掏的额外的钱,还是不掏不行的那种,掏多掏少那得看本地管这方面的官吏有多贪。雍正就对这部分多掏的钱作了规定,规定火耗每两不过二钱,一两等于十钱,20%的损耗!这居然是规定过後的,可见原来的火耗银子有多麽高价,让雍正这个皇帝都心动了。当然火耗归公重点在“归公”,火耗原本是官吏自行处理的,雍正将它收归政府控制,成了朝廷的一项收入。这项收入少部分弥补亏空和补助地方,大部分用作了养廉银,刚开始我还觉得挺奇葩的,为了不让你贪污提前给你发银子?但回过味儿来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不就是高薪养廉嘛。高薪养廉的好处还用我多说吗?多棒的一个政策呀!再夸一夸四大爷!】
[我去,这巧立名目立的,瘆人。]
[多正常啊,多了一道手续,不得让经手的人捞点儿油水?]
[我还是太嫩了,大开眼界。]
[草,五分之一啊!这是生生从老百姓兜里掏钱啊。]
[高薪养廉也挡不住有人贪心,主要是出钱买个安心,给你这麽高的薪水,你要再贪,那我就可以毫无心理障碍的举起四十米大刀砍你了。]
[所以四大爷和老朱估计说不上话,老朱那抠门劲儿,说不定都想着人负债上班呢。]
[老朱真可怕。]
[他只对外人守财奴,对自家人可好着呢。]
[所以大明四十万宗室拖垮大明?]
[也不是吧,毕竟能吃得上饭的宗室肯定没这麽多人,很多人学他们老祖宗要饭去了。]
汉,元狩二年(前121)。
刘彻有些失望,原来此火耗非彼火耗啊,他以为是铸造铜钱的时候産生的火耗,意外之财没有了。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四十万?!”朱元璋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短短几百年,他便有这麽多子孙後代吗?朱元璋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天幕说的那麽严重,朱元璋也不敢不当回事,但他研究了历朝历代宗室的待遇,觉得不论学哪朝,他朱氏子孙都会吃亏,看来看去,都不如他最开始打算的朝廷供养。
朱标琢磨起了高薪养廉的问题,他爹杀了一茬又一茬贪污受贿的官员,但总是杀不尽,难道真的是薪水过低?
明,万历十年(1582)。
张居正皱眉,火耗确实是个问题,早在元朝就有“克除火耗”的禁令,实行一条鞭法後,火耗都是另行征收的,尚且没有定数,这是他的疏忽。
张居正短暂思考了一番,定下了百分之十的额度。一条鞭法实行时间还不长,火耗还没有到天幕所说的清朝那种地步,但任其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出现火耗大于原有税额的想象,那群硕鼠的肚子是填不满的。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听着雍正皇帝的操作,觉得有些不真实,小四长大以後竟然是这样的性格,啧,他不太喜欢。
但玄烨不得不承认,皇帝强硬些也不是没有好处,火耗的银子他看着也很眼热,但他可没有雍正那样的脸皮直接把火耗扒拉到手里,只是颁布了禁令,但底下官员阳奉阴违惯了,跟禁青楼和禁缠足一样,该怎麽办还怎麽办。
况且玄烨要处理的问题太多了,和三藩之乱等相比,这些都是小节,玄烨也随之去了。
【好吧,大家都反对四四和老朱做朋友啊?我只是开个玩笑,要是他们两个真能见面,按照老朱的性子,估计上去就得把这个後朝皇帝给砍了。好啦,今天大概就是这样啦,说了说教育和改革,这块儿东西真多,嘴巴好累呀,我得好好歇会儿,然後再做题,谢谢大家的陪伴,下回直播随缘见,可能考研之前就再播一次吧,等我考完研,我一定要把这年没做的手工做完!这回真的再见了,下播啦。】
[拜拜!]
[下次见!]
[幸好小辰直播频率不高,没当真正的考研博主,不然我高低得取关,偶尔看看是看乐子,要是天天看就烦死了。]
[同。]
[考研党觉得这样梳理梳理还挺不错的,书上都是按时间来的。]
[我去,小辰的直播间真有考研党啊。]
[说什麽呢,我们小辰可是个大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