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魔尊选秀炮灰 > 第四十三章 新政伊始(第1页)

第四十三章 新政伊始(第1页)

第四十三章新政伊始

大庆殿侧殿,往日多是用于休憩或小型议事的场所,今日却显得格外不同。沉重的雕花木门敞开着,内部布局被重新调整过,撤去了多馀的装饰和华而不实的屏风,显得开阔而明亮。殿内整齐地排列着数排墨玉打造的案几和坐席,有一股庄重严谨的气息。

殿门上方,新悬挂了一块匾额,以遒劲的魔文书就三个大字——“招贤馆”。

这便是九雅推行新政的第一项重大举措。

魔界积弊已久,绝非单凭武力镇压和权力重组就能焕发生机。那些盘根错节的旧贵族体系固然拥有资源和经验,但也充满了惰性丶保守和既得利益的顽固。要想真正打破僵局,注入活力,必须引入新的血液,听取不同的声音。

今日,是招贤馆首次开门纳贤,也是九雅亲自召集的一次咨询会议。

消息早在数日前便通过莫罗和邢垣负责的渠道发布出去,言明不分出身贵贱,无论魔族丶混血抑或有特殊才能的其他族裔,只要自认有经世之才丶治国之策或一技之长,皆可前来一试。同时,还特意邀请了一些魔都内颇有名望的学者丶工匠行会的首领丶几位信誉良好的大商人以及来自边军的基层代表。

此举在魔都上层引起了不少波澜。

一些守旧的老贵族私下里嗤之以鼻,聚在一起饮酒时,言语间充满了不屑。

“哼,招贤馆?说得倒是好听!魔界英才不都在各大家族之中吗?难道要去市井街巷里找贤才?简直有失体统!”

“可不是吗?还与那些满身铜臭的商贾丶舞弄刻刀的匠人为伍,共议政事?成何体统!尊上此举,未免过于……急于求成了。”

“且看着吧,不过是收买人心之举,闹不出什麽名堂。治国安邦,终究还是要靠我等世家底蕴。”

然而,以邢垣为首的年轻一代官员和莫罗门下的许多学者却对此大为赞同。邢垣更是亲自出面,力荐了好几位他游历魔界时结识的丶有真才实学却因出身而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

九雅对背後的非议心知肚明,但她毫不动摇。她来自一个信息爆炸丶强调人才和创新的时代,深知底层往往蕴藏着惊人的智慧和力量。她力排衆议,坚持推行,并决定亲自参与这第一次会议,以示重视。

时辰一到,受邀者和前来应征的人们开始陆续入场。

他们的穿着打扮迥异:有衣着光鲜丶举止优雅的年轻学者;有身着粗布短褂丶手指粗糙却目光炯炯的工匠;有穿着绸缎丶精明外露的商人;也有风尘仆仆丶脸上带着边关风霜痕迹的军士;更不乏许多衣着朴素丶甚至有些窘迫,但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忐忑的普通魔族青年。

他们好奇又谨慎地打量着这庄严的殿宇和周围肃立的侍卫,按照引导在案几後坐下,彼此之间很少交谈,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和拘谨。

当九雅的身影出现在主位时,所有人立刻起身,恭敬地行礼,眼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这位传说中的新任魔尊。

九雅今日穿着一身相对简洁的碧色常服,只在衣襟和袖口绣有暗金色的魔尊纹饰,显得干练而威严。她擡手示意衆人落座,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

“今日召诸位前来,非为朝会议政,亦非君臣奏对。”九雅开口,“开设此馆,召集此会,只为一事:求贤丶纳谏。”

“魔界初定,百废待兴。旧有之法,未必皆适于今时;豪门之见,未必能穷尽天下之理。本座深知,魔界之大,英才辈出,多隐于草莽之间,藏于市井之内。诸位或精通技艺,或通达事务,或熟知民情,或有经世奇谋。今日,望诸位能畅所欲言,无论关乎农桑工巧丶商贸流通丶律法教化丶边防戍卫,但凡有益于魔界新生丶民生改善之策,皆可直言。”

她的话语坦诚而有力,打破了等级的隔阂,让在场许多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然而,最初的沉默还是难以避免。毕竟,面对魔尊的威严,畅所欲言需要巨大的勇气。

九雅并不急躁,她的目光落在一位面色黝黑的老工匠身上,温和地问道:“听闻老先生是魔都工匠行会的首席,精通魔器维修与改良?”

那老工匠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有些紧张地搓着手:“回……回尊上,小老儿……确实做了数百年工匠。”

“不必紧张,”九雅微微颔首,“本座听闻,军中制式魔弩时有卡涩,射程亦不如预期,老先生可知缘由?可有改良之法?”

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老工匠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紧张感消退不少,他开始详细解释魔弩构造的缺陷丶材料选择的不足以及工艺上的可改进之处,甚至提出了一种简化零件丶增强威力的构想,虽言语质朴,却句句切中要害。

九雅听得非常认真,不时追问细节,并让随侍的书记官详细记录。

有了这个开头,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一位商人大胆起身,陈述了目前魔界各地关卡税赋不统一丶商路不畅对物资流通的阻碍,并提出了统一税制丶设立官方驿道的建议。

一位来自边陲的军士,则反映了边境魔族部落生活困苦丶时而与驻军发生摩擦的情况,认为除了军事威慑,更应给予生计出路,方可长治久安。

几位年轻的寒门学子,则对魔界现行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批评,认为仅为贵族服务过于狭隘,应广设蒙学,让更多魔族子弟有接受教化丶学习知识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魔界潜力。

当然,也有发言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但九雅并未打断或斥责,只是耐心听完,然後才委婉指出其中的困难之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