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替嫁文里的炮灰努力改写人生9求……
林如海琢磨了半天,觉得这事儿宜早不宜迟。
万一贾代善真像梦里那样去请皇上赐婚,他如果有婚约在身还好,若是没婚约,婉拒皇上的赐婚,那简直就是找死。
赶紧去找了他在翰林院的好友张廷玉。他跟张廷玉是同年,又一同入翰林院。
张廷玉这人啊,学问那绝对没得说,会试时表现相当亮眼,但殿试时却只是三甲进士。
他当时还挺纳闷,以为张廷玉是殿试时太过紧张,发挥失常。後来才知道,原来他的父亲张英是这次会试的主考官。
张廷玉孝顺,碍于科考规矩,本打算三年後再参加春闱。皇上爱惜其才,允他参加这次会试并亲自批改他的试卷。
殿试时,以他的文采,就算考不中一甲,最差也能在二甲中名列前茅。
但还是那句话,他父亲是主考官,如果是他的成绩太好,难免会有人眼红和说闲话,最後张英张大人,只给儿子判了个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
康熙亲自查看了他的卷子,觉得以他的文采,埋没了太可惜了,就特别照顾他,直接让他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一衆同年中,林如海最佩服的便是张廷玉的才学。
加上他也是张英的门生,两人素日里都以师兄弟相称,在翰林院中,是难得的知己好友。
林如海找到张廷玉,把自己对贾家的不满和自己的担忧一股脑全都告诉了张廷玉。
拜托张廷玉帮忙想想办法,他要尽快给自己定下一门亲事。
年轻时的张大宰辅也是个热血青年,听完林如海的倾诉,义愤填膺的表示:“师弟放心,这事儿包在为兄身上,一定帮你好好打听,看哪家有适合的姑娘。”
回到家後,看到自家二妹妹的张廷玉突然灵机一动,哎,林如海那家夥长得可是一表人才,林家家风清正,他现在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好像跟他妹妹很相配啊!
然後他就找个机会把林如海带回家,打算制造一场偶遇,让二妹妹跟林如海见一面,之後他再偷偷问自家妹妹对林如海的印象如何。
算盘打得挺好,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林如海能被康熙钦点为探花郎,妥妥的陌上人如玉丶公子世无双。
当初他跨马游街时,张令婉曾跟家人在酒楼上远远瞧见过探花郎的丰神俊朗。只一眼,她心里就暗暗对这位探花郎芳心暗许。
只是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哪好意思跟家人说自己对探花郎一见钟情,这事从此就被她深埋心中。
没想到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张令婉竟然在自己家里又遇到了林如海。只见他身着月白长衫立在廊下与兄长论诗,风度翩翩,笑容如朗月般温暖。
张令婉竟看痴了去,张廷玉一看,心里顿时有数了,什麽都不用问了,二妹妹这是对林如海是芳心暗许了呀。
林如海对张令婉的印象也很好,跟贾敏的雍容华贵丶珠辉玉丽的气质不同。
张令婉温婉大方,见人未语先笑,举止优雅丶温,文采出衆,自信从容。
林如海心里是暗自欣赏的,但此时的他是真的以为,跟张令婉见面只是意外,毕竟他还没自恋到,觉得自己能跟张家联姻的地步。
张家可是清河张氏,张大人更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一个小小翰林院侍读,怎麽敢高攀张家这样的清流世家。
结果等张令婉离开後,师兄张廷玉竟然拉着他问:“如海,你不是急着要定亲吗?我妹妹怎麽样?你愿不愿意当我妹夫?”
林如海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师兄对他也太够意思了,知道他着急定亲,竟然连亲妹妹都舍得介绍给他。
林如海当然愿意,他刚才看到张令婉时,心里还想着,将来一定要把自己的玉儿,养得像她一样自信从容。
张家家风清正,如果他真的像梦境中那样短命,张家也绝不会让自己的外孙女孤苦无依,写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悲凉诗句。
不过,有了梦境的示警,林如海也下定决心,绝不会让自己落到梦中那般境地。
未来,太子储君之位不稳,衆皇子争来斗去,江南盐税这种烫手山芋,他还是别去碰了,老老实实在翰林院熬资历,稳稳当当过日子才是正道。
剑走偏锋虽然能快速升官,但风险也太大了。万贯家财又如何,无福享受,连女儿都护不住,那才是得不偿失。
林家世代钟鼎之家,就算他不当那个巡盐御史,也足以让他比同僚日子过得富足安稳了。
张廷玉跟林如海初步敲定了他与自家二妹妹的婚事後,突然想起,坏了,他把二妹妹许给林如海的事,也许。。。。。。好像还没跟老爹商量呢。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既然答应了如海要给他保媒,且二妹妹也对林如海芳心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