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早早便派了得力的管家,带着银票和人手,去京城修缮薛家老宅。
那宅子可是薛家祖上被封为紫薇舍人时置办下的産业,意义非凡。
等到老宅里外外都翻修一新,家具物什都布置妥当後,薛家方才阖家收拾行李,带着一衆奴仆,包了几条大船,浩浩荡荡丶体体面面地进京。
薛家是皇商,属于内务府包衣籍,按规矩,宝钗到了年纪是要参加内务府每年一次的小选的。
当然,这种小选是可以使银子打点丶活动关系免选的。
宝钗没打算进宫,也没想过进哪个皇子阿哥的後院去蹚浑水。所以她早就计划好了,到了年龄就直接走免选的路子。
从金陵出发,她们的船队要先顺长江东下,到镇江的京口转入江南运河,然後一路北上,最後抵达通州码头。
这段水路全程超过两千里,路途遥远,加上沿途停靠补给丶偶尔遇到天气不好还得避风,她们乘坐的船,晃晃悠悠竟然走了两个多月才到通州。
刚开始那几天,宝钗还兴致勃勃,每天都要去甲板上看好几次沿途的风景,看两岸青山丶江上帆影。
後来她就彻底蔫了,甚至连续好几天都懒得出船舱门,只觉得这长途航行实在是太难熬了。
她们这次进京,虽然提前给京里的舅舅王子腾和姨母王夫人写了信,但薛姨妈在信里并没有详细说她们具体什麽时候会到京城。
只是在信里告诉他们,薛蟠现在读书很上进,已经考中了举人。
因为薛蟠明年要进京参加会试,所以她们准备举家搬到京城来常住,方便他备考。
王夫人看完薛姨妈寄来的信,忍不住嗤笑一声:
“我这妹妹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她家那个整天游手好闲丶到处捅娄子的薛蟠,能考上举人?真当举人是谁都能中的?
一旁的周瑞家的最会看人脸色,赶忙赔着笑接话:“姨太太常年待在江南,很多事情不了解也正常。”
这话简直说到了王夫人心坎里,她得意地端起茶盏,慢悠悠啜了一口。
在她看来,她的珠哥儿那般天资聪颖,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已是万里挑一,若不是後来英年早逝,考中举人丶进士都是早晚的事。
但话又说回来,她的珠儿去世前,也还没能中举呢,可想而知这举人有多难考了。
薛蟠那样的纨绔子弟,能认得几个字就不错了。想考中秀才都简直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是考中举人?纯属是白日做梦,说出去都没人信。
因着宝钗的缘故,薛家这一世搬来京城的时间晚了两年,外放的王子腾已经调回了京城。
他收到薛姨妈派人送来的信後,对薛蟠这个外甥的脱胎换骨高兴地合不拢嘴。
看完信,当即就急匆匆地去正院跟夫人分享这件大喜事去了
王子腾夫人看完信,忍不住有些诧异:“以前你不是常叹气,说二妹妹家的蟠儿跟大哥家的仁儿一样被惯坏了,文不成武不就,只会惹祸。
怎麽这两年,突然就转性了?知道用功读书,还考中了举人?”
王子腾捋捋短须:“这个我倒知道一些缘由。自打妹夫去世後,蟠儿不成器,薛家一直都是外甥女宝钗在里外操持当家。
为了督促蟠儿上进,宝钗那孩子可是费了大心思,请了一位非常厉害的西席夫子来教导蟠儿。
听说那位凌夫子极有本事,文武兼修,管教极严。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蟠儿改掉了以前所有的坏毛病,开始努力读书,这才有了如今的脱胎换骨。
他越说越满意,甚至开始盘算:“看来,等二妹妹她们一家到了京城後,我得好好见见那位凌夫子。
若真有大才,不妨重金请他过来,好好教导一下咱们的仁哥儿,说不定也能有大进益呢!”
等到薛家车队浩浩荡荡抵达京城祖宅,马车从气派的大门直接驶入,一直到二门才稳稳停下。
宝钗扶着丫鬟的手,踩着脚凳优雅地下了马车,然後又转身,小心翼翼地从车里把薛姨妈扶了下来。
薛姨妈站定後,环顾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亭台楼阁,眼眶不由得微微湿润了。
“这宅子……还是薛家祖上被封为紫薇舍人时置办下的祖産。
一晃这麽多年过去了,妈都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搬回来住的一天。”
宝钗体贴地搀扶着母亲的胳膊,慢慢往正院走:“妈,您就放心吧。
等哥明年春闱考上了进士,咱们薛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您啊,就等着享福吧。
坐了这一路的马车,颠簸得很,您肯定也累坏了。
我已经让人把地龙烧上了,先扶您回房间歇息会儿吧。”
当初派人修缮宅子时,宝钗特意叮嘱管家,所有院子都要重新铺地龙。
她们一家在江南住惯了,这京城的冬天又干又冷,光靠炭盆取暖可不行。
薛家上下安顿好後,薛姨妈便琢磨着该去兄嫂家走动走动。
薛蟠将来是要走仕途的,想要在官场站稳脚跟,还是得多多仰仗王子腾这个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