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仰着头,烧焦的树枝在掌心留下一道黑痕。陈玄没有回答,只是蹲下身,将符笔轻轻点在平整的泥地上,划出一条直线,又从中点引出垂直的短杠。
“你画的线,能告诉别人怎么用力。”他声音平稳,“就像锄地时,腰弯得太低,脊椎受力就会集中在一点,时间久了便损伤气血。若把身体看作一根杠杆,脚是支点,手是力端,那么调整姿势,就是改变力臂长度。”
他一边说,一边在图上标注刻度,用简明符号标出关节位置与肌肉牵引方向。围观村民起初交头接耳,见他笔下线条竟与动作对应,渐渐安静下来。
不远处农夫犹豫片刻,提起锄头照他说的角度试挖一记。泥土翻起顺畅,肩背却不像以往那般酸胀。
“咦?真不一样!”他脱口而出。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凑近细看地面图形,现那些曲线竟能解释多年劳损的根源。几个孩子也学着在地上描摹,用小石子代替刻度。
陈玄站起身,环视众人:“我所讲之理,并非另立门户,而是将你们早已践行却未察觉的规律,用可验证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替代修行,只为让修行更清晰。”
话音未落,一道苍老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荒谬!”
众人回头,见一名白须老者拄杖走出。他身穿褪色麻袍,胸前绣着半片残叶纹样,眼神锐利如刀。
“老夫柳伯,幼年习过神农药典旁卷,也曾随师观星推演三载。”他指向陈玄,“你说灵气运行如同水流管道?经脉周天乃是自然吐纳,岂容以机巧之术拆解?若天地大道皆可用算尺丈量,那顿悟何在?心性何存?”
陈玄未动怒,只微微颔:“您说得对——天地呼吸,确为大道流转。但风为何起?雨为何落?并非无因,而是气压、温差、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是用了不同语言描述同一现象。”
柳伯冷哼一声:“言语再巧,也是歪解。修行靠的是感悟,不是画几道线就能通神的!”
陈玄不答,转身从仪器包中取出一只密封玉瓶,倒出些许银灰色粉末于掌心。他又拿出一根细玻璃管,内壁涂有淡青药液。
“这是我调配的‘追踪灵粉’。”他示意身旁少年取来一炷香点燃,置于空地处。
随即,他将粉末撒在香火周围。轻烟升起瞬间,原本无形的气流路径竟显现出蜿蜒轨迹,粉末随热浪缓缓流动,在空中勾勒出清晰的对流回路。
“空气虽不可见,但微粒会吸附热量与灵气波动。”他指着轨迹,“只要材料选择得当,就能让‘看不见’变得‘看得见’。这不是障眼法,而是原理的应用。”
村民们屏息凝望,只见烟流绕过石块、攀上木桩,竟与陈玄先前画出的模型完全吻合。
“这……就像溪水走沟壑,自有其道。”一位老木匠喃喃道。
柳伯眉头紧锁,却未再开口。
这时,三名年轻修者拨开人群上前。为一人面容清瘦,腰佩断刃长剑,目光灼灼。
“我修《太阴炼形诀》,每日子时运转周天七遍,自有定数。”他说,“你若说呼吸节奏可改循环度,那岂非乱了天时?”
陈玄点头,请他盘坐于地。随即取出一个弹性皮带绑在其手腕,连接一枚刻度针盘,另一手按在其胸口下方。
“先按你平时方式调息。”
片刻后,针盘记录下规律跳动,每十二次呼吸对应一次脉搏高峰。
“现在,试着将吸气拉长两拍,呼气缩短一拍。”
青年依言调整。不到半盏茶功夫,刻度针开始偏移,原本稳定的节律被打乱,周天运转频率明显加快。
“果然变了!”旁边同伴惊呼。
陈玄收回仪器:“古法不谬,但它传授的是结果,而非机制。你知道何时该运功,却未必明白为何此时最有效。而科学所做的,是把‘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
三人面面相觑。执拗者仍皱眉:“可若事事都靠外物测量,修士岂非成了匠人?”
“匠人造器,亦需懂材性、知火候。”陈玄反问,“你炼体时服丹药,是否关心成分?练气时择时辰,是否讲究天地潮汐?这些本就是规律的一部分,只不过过去无法量化罢了。”
善思者低头思索良久,忽然抬头:“那你能否解释——为何有些人闭关十年不得寸进,有些人三年便破境?”
“可以。”陈玄取出沙盘,快绘制一张分布图,“每个人的体质、神经反应、灵气亲和度都有差异。就像种子落在不同土壤,成长度自然不同。传统靠经验摸索,而我们可以用数据提前判断潜力区间,优化修炼路径。”
热忱者激动得几乎站起:“若真如此,我愿立刻记录所有功法参数!”
柳伯站在人群后方,听着一句句问答,手中拐杖悄然松了几分力道。他未曾想到,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言论,竟能一一回应修行根本之问。
陈玄见众人心有所动,继续道:“我不否定顿悟,正如不否认闪电会劈开夜空。但我更想知道——雷电是如何积聚的?云层之间生了什么?只有理解过程,才能主动引雷,而非被动等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拿起符笔,在泥地上重新勾勒一幅新图:中央是一个螺旋状通道,四周标注着压力梯度与流变量。
“这是我对‘小周天’的流体力学模型。灵气如血,经脉如管,心神驱动如同泵压。只要控制好输入、阻力与反馈,就能提升效率,减少损耗。”
三名青年已席地而坐,掏出竹简奋笔疾书。有人甚至用炭条临摹公式,口中默念变量关系。
日影西斜,讲坛前的人越聚越多。连远处放牛的老汉也牵着牛走近,听得入神。
柳伯终于迈步向前,声音低沉:“你说的……或许有理。但我担心的是,一旦人人执尺算命,会不会忘了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陈玄停下笔,认真看他:“感受不会消失,只会变得更敏锐。当你知道风从哪里来,才会更珍惜它拂过脸庞的那一瞬。”
老人久久未语,最终缓缓退至人群后方,盘坐在一块青石上,望着地面尚未抹去的图示,陷入沉思。
陈玄转向众人:“接下来,我想讲一讲‘灵气浓度梯度’如何影响打坐选址。请准备一份清水、一块磁石,以及你们常用的引气符纸。”
他正要动手演示,忽觉指尖微麻。
低头一看,右手虎口处有一粒荧光孢子正在闪烁,颜色比之前更深,频率略有偏差。
他不动声色,将孢子轻轻拂落,踩入土中。
远处林边,无人伫立。
喜欢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请大家收藏:dududu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