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夜幕降下,漆黑的夜幕笼罩于大地。客庐内烛火通明,黎昭华坐于窗边的榻下,向窗外远眺。
摇曳的灯火在窗上投下两道长长的身影,消失了几日的暗卫头目,此刻为黎昭华带回了消息:“禀殿下,之前殿下命臣去清风山打探情况,已有了眉目。”
对方顿了顿,继续娓娓道来:
“殿下,清风山山脚有官兵把守,臣趁他们不备,悄悄潜伏进了山。臣依殿下所言,在山上的溪流处蹲守,果然瞧见有士兵来取水,臣顺藤摸瓜,果然发现清风山聚集了一批流民,人数约莫有五百出头。”
几名暗卫在山上暗中观察了几日,从看守士兵零星的抱怨中拼凑出了这群人的来历。自打魏郡的窝窝乡发了旱灾,这群灾民便一窝蜂地涌入了主城中,又被郡守借着安置的名义赶到了清风山。
既然难民在清风山,那日徐郡守带自己所去的难民所里恐怕全是徐郡守找来的托…为避免黎昭华从灾民的只言片语中寻出蛛丝马迹,徐郡守直接选择找了群托来陪她演一出大戏。他倒是心思缜密。黎昭华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轻轻叩了几下案桌。
若真是如此,那便同丹娘所说的对得上了。眼下最紧要的,恐怕还是得拿到实打实的证据。黎昭华的目光落到了前几日徐郡守送来的一摞摞竹简上。既然灾民名单是僞造的,那一并送来的账目开销十有八九也是他们僞造的。假账本在这,那真账本又被藏到哪里了呢?
窗外升起一轮明月,皎皎月色透过窗棂,照亮了一片。天空中几乎没有了星星的踪迹,唯有一只玉盘高悬空中。
恍惚间黎昭华骤然想起,明日便是中秋佳节:
“近日你们探查辛苦,立了大功,每人赏银百两。这些日子你们跟着我奔波劳累着实辛苦,明日中秋,每人再各领二两作过节费用。待此事了结,你们也可好好歇息一阵。”
下首的暗卫汪河心间一热,涌过一股暖流。有了这笔银子,乡间常年耕种的父母兄弟又能少些操劳。
“对了,丹娘那边需多加几人照看,这些日子便辛苦你们了。”
汪河点头领命,转身便消失在了漆黑的夜里。
“吱——”客庐的门扉轻轻被推开,小小一方客庐内烛火摇曳,进门右首的案上放着一套全新的秋衣。
他的指尖顺着托盘中叠得整整齐齐的领口逐渐滑下,这布料摸起来丝滑异常,到时候穿在身上定是极为舒适。
如玉的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个笑容,不用说他也知道这是谁的手笔。
西侧的屏风後忽而传来几声微弱的响动,如玉莞尔,故意放轻了脚步,悄悄绕至了屏风旁。
躲在屏风後的黎昭华明明听见了如玉进来的声响,现下周遭却忽而一片寂静。她凝神屏息,试图去捕捉周遭细微的动静,却不妨乍然对上了一双桃花眼。
“殿下还打算藏到什麽时候?”如玉双眉微微上挑,语气不禁带了些揶揄。
被如玉撞破的黎昭华忽而站直了身子,故意忽视了如玉凑近的脸颊,自然而然地落座于窗边的榻上:
“你什麽时候发现我的?”
如玉轻笑一声,眉眼像是一池被春风拂开的清波:“我一进门便知道殿下在这了。谁家好人的屋子里没有人还点灯?”
他信手推开了两扇窗扉,此刻明月高悬,微风正好,月色更是动人。
瞧着天上一轮明月,黎昭华的思绪忽而又飘得许远,她单手撑头,另一只手随意搁置于案上,轻声开了口:
“如玉,若你是徐郡守,你会将账本藏哪呢?”
清朗的月晖为如玉镀了层银边,他不自觉用手托住了下颌,垂了眼眸细细思索:
“如若臣是他…那臣必然会将最宝贵的东西藏在身边。若是藏得太远不便随时检查,哪日丢了东西都未必能及时发现…”
黎昭华点点头,深以为然。可徐府仆从衆多,若是贸然派人潜入,找不到物证便也罢了,更让黎昭华害怕的是打草惊蛇。粮仓上下看守之人衆多,若非徐郡属已打通关节,不可能如此顺利。若是届时东窗事发,他们狗急跳墙,恐怕黎昭华恐怕自身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