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数月前,正值黎勿登基不久。当今陛下雄心勃发,欲创一片太平盛世,当下便同御史大夫颜士一拍即合,全面推行削藩改革之策。
推行之初,皇亲贵胄反响便甚是激烈,各诸侯王不过月馀便集结了一支大军,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兵征讨,并给陛下密信一封。
“交出颜士,以换退兵。”
布帛上几个大字龙飞凤舞,如是写道。黎勿读完,静默良久。
主和的便吴盖当即面见圣上,请求捉拿颜士以平战乱。而他的计谋正中黎勿下怀。
国内要是再起战事,只会落个劳民伤财结果,黎勿打心底里是不愿再动干戈的。
如果能用一个臣子平息这场战乱,何乐而不为呢?权衡各方以後,黎勿终究是点了点头。他亲封了吴盖为太常,当下便携太尉动身,即刻捉拿颜士。
因着是颜士好友,吴盖不费吹灰之力,便借着品茶的借口顺利把颜士约到了集市,一举拿下。颜士既死,可叛军并没有依诺,就此退军。
最终还是黎勿带兵亲征,亲自诛杀了各路逆贼,这才平了这起战乱。
黎昭华收回思绪,转而向廊下苦练飞刀的如玉投去了目光。
自从他做了自己的贴身侍卫便苦心钻研武学,无论黎昭华如何试探他都忆不起半分从前。
他果然忘了啊。。。黎昭华叹息一声,为着明日的誓师礼,早早便歇下了。
翌日的誓师礼上,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几声鼓点落下,分胙礼毕,黎勿率先举杯,下首的军士纷纷举杯相敬,誓师宴正式拉开序幕。听闻昭华公主作为监军随军出征,人群处传来些闲言碎语。
“公主殿下娇生惯养,哪里能吃得下苦?”
“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指不定过几个月便哭着闹着跑回来了。”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针对自己的窃窃私语最後还是一字不落地钻进了黎昭华的耳朵。
如玉气不过,转头便想同那夥出言不逊的人理论理论,却被黎昭华止了动作:
“无碍,这样的话我听得多了去了,无需向不相干的人辩白。”
如玉还是一如既往地率性直白。自他入府以来,便听说了不少关于公主的事迹,听闻昭华公主克己复礼深得陛下器重,常帮陛下处理政事,更难得的是她心怀天下。
连前些日子的衢州水患都是昭华公主亲自筹集物资,又衣不解带的兴修水利,听闻衢州当地现在还留有公主的塑像。
跟着这样的君,如玉下意识便站到了公主这一侧。或许公主并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可如玉却很难说服自己不去在意。
黎昭华面色如常,转身离席转而进了殿後的练武场。不曾想,大将军楚青竟碰巧也在此处。
“臣请殿下安。”
黎昭华点头,她同这位将军算不上熟悉,寒暄几句便接过如玉递来的弓箭在沉默中瞄准了数十步开外的靶心。
见黎昭华搭弓,楚青来了几分兴致。当初收到公主要随军出征的消息时,他是讶异的。既是作为监军随军出征,楚青倒想看看这位公主究竟能做到什麽程度:
“公主殿下,不如我们切磋一场如何?”
阖宫皆知,黎昭华自小便醉心于诗书,至于文韬武略具体如何,楚青有心一试。
黎昭华松了握弓的手,并不露怯:
“能同将军切磋一番,自然是好。不知楚将军想同昭华切磋哪一项?”
楚青放眼四周,心下有了决断:
“那便比骑射如何?此番比试不过互补所长,还请殿下亲自同在下切磋一番,他人不可代为,如此可好?”
“这是自然,请。”
骑射讲究的便是心手合一的配合,要求骑者朝五十米开外七尺高的箭靶射三箭,三箭全中则为优,若是一箭不中亦或是堕马则视为输。
楚青早已吩咐人牵来了自己的爱马,他率先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儿便如闪电一般疾驰而去。
二人一拍即合,吸引了一衆围观的将士,静候好戏开幕。
待楚青疾驰而出,须臾便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他一上来便驭马全力冲刺,似是胸有成竹。
他熟练地张弓搭箭,略微眼一眯,木箭便如流星一般直奔箭靶砸去。
须臾之间,一只木箭在破开青空,在衆人眼前划过一个优美的弧度,最後稳稳地落在了箭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