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本姓孟,为了报答许爷爷的收留之恩,想要改成跟许家一个姓,但是许爷爷没同意,他说只要心里面是一家人姓什麽都无所谓,做人不能忘本,希望他为他们孟家留条本姓血脉。
改姓不成,改名许爷爷倒没有反对,于是他就随了哥哥们的“新”字辈,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孟新伟”。
许爷爷知道他没上过学,但因为他年龄太大了,没办法再跟着八九岁的孩子一起上小学,于是就让哥哥姐姐们在家教他。他脑瓜聪明,也十分刻苦好学,没用了一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奇迹般地追回了所有失去的童年时光,第二年就直接跟着上了初中。
孟新伟不但後面的学习很顺利,就算是体力劳动也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他初中毕业後就插队下乡了,又回到了他儿时熟悉的地方。
别的知青到了农村需要适应好长时间,唯独孟新伟来了之後任何事情都能直接开工,而且干得又好又痛快。
这得益于他儿时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虽然离开农村都这麽久了,但他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儿,还是跟他十几岁背草捆的时候一模一样,恐怕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不会轻易地改变。
由于他表现突出,不久就当上了生産队的保管员,拢账丶发种子丶分物资丶缴粮放粮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几年後,在一次政府系统到农场进行的人才选拔中,大队书记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他,他也因此回到了县城被安排到供销社工作,成为了一名售货员。
九十年代的时候,许爷爷到了快要离休的年龄,组织上除了兑现老干部的待遇之外,还特批了一个干部指标给他,承诺许爷爷退居二线之後,他子女中的一个可以直接提拔为粮站站长的职务。
许爷爷一辈子刚正不阿丶克己奉公,工作了三十多年,临退休了都没有让子女们沾上他一点儿光,在单位都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
这一次好不容易组织上照顾他,给他一个提干的指标,他居然没跟家里商量,直接就把这个用一辈子兢兢业业换来的宝贵机会给了养子孟新伟。
要知道,当时组织上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就是在粮站附属粮库工作的许新安,这个指标可以说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
对于这个结果,组织上不甚理解,孟新伟不敢相信,许新安则不以为奇。
大哥许新安太了解这个正直丶无私又倔强的老头儿了,工作上绝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家庭上也绝不能让孟新伟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外人。
孟新伟至今还记得自己到粮站上任的时候,许爷爷对组织上的领导介绍说:这就是我儿子,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
组织上的良苦用心,就这样被善良的许爷爷成全了不是许姓的许家人,这也许就是他在用一生来还占老天爷的那个天大的便宜吧!
从那之後,孟新伟成了粮站的站长,而许新安还是那个粮库管理员。
人的位置变了,但一家人的亲情并没有变,许爷爷没觉得这是个什麽了不起的事,许新安也没觉得这是个过不去的坎。
许爷爷在的时候是这样,他不在了之後也依然如此。
时至今日,从未改变。
-
“多多,当年要不是你爷爷收留我,我可能早就饿死了,如果没有你们家的照顾,哪有我的今天呀?”孟新伟说得很动情,他的眼眶已经湿润了,顷刻汇聚的眼泪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
孟新伟这样说并不是虚情假意,这也是他憋在心里想说但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的话。
“多多,我没能照顾好你爸爸,孟叔对不起你,对不起嫂子,更对不起你爷爷,我愧对你们全家呀!”孟新伟顿时泪奔,泣不成声。
许多多哪受得了这个,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哭了起来,“孟叔,你别这麽说,我们都没怪你,你真的不用自责。”
对许多多来说,孟叔跟自己的亲叔叔没有两样,他从小看着自己长大,跟爸爸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好过他们许家的亲兄弟姐妹。
看到孟叔这麽难过,大冬天的把自己灌醉,身边又没有人管他,许多多的心里很不好受,她是真的担心万一出了什麽事情,那可真是追悔莫及了。
等孟叔哭过了这一气,酒也基本上醒了一半,情绪也稳定了很多,许多多这才搀扶起他,一路跌跌撞撞地把他送回了家。
-
回去的路上,孟叔一直没有说话,直到要进家门的时候,他才对许多多说:“孩子,就送到这吧,我自己进去就行了。”
说完就推门往里走,可是刚迈进去一条腿,就又退了出来。
他转过身,深沉地看着许多多,眼中似有无尽的表达,但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为你爸爸讨个公道!”
许多多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淌了下来,已然记不清楚这是今晚的第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