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一:瑄王之乱
【上】
话说这剑南道上丶靡虹山下,五十馀年前,曾出过一桩惊天动地的奇事。
此事闹得是天翻地覆,鬼哭神嚎,直教那安稳百馀年的宝石列国,换了一番人间景象。
要说此事根由,还需从那靡虹山讲起。
此山在上古之时,本无甚名号,不过是剑南道万千峰峦中一处寻常所在,然到底是龙脉所化,灵气充裕,引得天下修习“化游”法脉的仙师纷纷来此开辟洞府,吐纳修行。
这化游一脉,最擅符篆神通,能呼风唤雨丶驱雷掣电,手段着实了得。诸位仙师既各擅胜场,纵是仙家人物,亦免不了“不平”之心,一时间,山中剑气纵横丶符光乱闪,时时斗法,却是战斗不休丶难分高下,死伤无算,更祸及山下凡人,衆仙师皆以为苦,却是谁也不服谁,事情没个转机。
後来,有一位了不得真人,自号“曼妙”,道行之深,早已超凡脱俗,上能观星卜运,识得天命流转;下能入幽探微,通晓阴阳生死。更兼深谙人情世故,时常开坛说法,口吐莲花,将那玄之又玄的大道,说得是通俗易懂,引得山中修士无不心悦诚服。
时日一长,衆人见她有如此大智慧丶大神通,皆心生敬畏,私下里都疑心她乃是那天外真宰化身降世。于是,衆人俯首,共奉尊号,称“太素清虚至质无极曼妙真君”。
真君既为山主,便以无上法力,亲敕一位山中正神,赐名“靡虹”。自此,这无名仙山便有了名号,俨然自成一界。
真君又于山中开辟洞天道场,童子七位丶亲传百人丶慕学千衆。山中客尽服座下,立誓“不杀”,争斗方止,其时至今,亦有三四百年馀。
当今这靡虹山下宝石十七国,说来与真君亦有莫大渊源。开国之君姷姓武氏,尊号“道德圣母”,本是真君座下七童子之首,兰心蕙质,修为高绝。
二百馀年前,她奉师命下山,以仁德教化万民,又联合当地十六个强大部族,创立武朝。
这武朝与三道其馀地界颇为不同,乃是以女子为尊。国中大事,皆由女主裁决;爵位家业,亦是传女不传子。男子或为将帅,或为夫婿,虽也尊贵,终究是辅佐之职。
圣母定都于姷国,自称高主,统领一朝气数。又依各部族旧制,分封姊妹之邦,有二君丶三侯丶十一卿,各掌一国,拱卫姷姓王畿朝都。列国之中,国主不得称王,只得以“君”丶“卿”为号,以示姷姓高主之尊。
圣母年岁又长,自觉红尘事了,于百馀年前返回山中,闭关修行。圣母麾下亦有仙师,常年周游列国,匡扶法度,传授教化。
彼时,武朝境内,物産丰美,百姓安乐,一派福泽安康的太平景象。
光阴荏苒,武朝传至第三代,高主名“瑄”。这位瑄王性情凶狠丶才智不凡,素钟那排兵布阵丶争强斗狠之事。
她看得书中五十年前气机石崩解之祸,深嫌承平岁月寡淡,于是颁下诏令,广邀天南海北英雄好汉丶奇人异士,赶赴王畿,举办一场“圣前演武”。
这演武为期二年,不问出身丶不论来路,只求技艺惊奇,入她法眼。夺得魁首之位者,必有重赏。
谁曾想,这本该是彰显国威的盛会,竟成武朝二百年国祚中,最是不堪回首的一桩丑事秘闻。以至十数年後“阚代武祀”,重订史书,世人对此事亦是讳莫如深,不敢妄言。
究其缘由有二。其一,是那瑄王在演武决胜後,竟以演武魁首为先锋,悍然侵攻邻邦,公然违逆道德圣母所定法度,终致列国群起而攻之,自取其辱。
其二,则更为惨烈。那瑄王为激起衆人好斗之心,竟蛊惑世人,言称只要能在演武中战而胜之,便可不受国法约束,杀人亦不为罪。她更下令,演武须得以真刀真枪,生死不论!
此令一出,王畿演武场化作修罗地狱。一时间,血流漂橹,尸骨如山,断肢残骸遍地,惨绝人寰,酷烈至极,全然背离当初教化。
其时,宝石列国之中,有一驵阳国,国主杨氏名华,受封为卿。
这华卿亦是位好勇斗狠的豪杰,听闻王畿演武之事,竟是热血上头,不顾群臣劝阻,当即便将国主之位传予长女杨宜,自己则收拾行装,兴冲冲赶赴姷国去。
可叹这位英雌,一腔豪情,付诸东流。不过月馀,王畿便有使者回报,带来的,却是华卿血淋淋的首级,与瑄王一封满是鄙薄之言的亲笔信。
有分教:人生气魄,一剑成空。
宜卿性情温婉柔顺,远不及她母亲刚强,兼之本就体弱,又遭此丧母之痛,更是悲不自胜,整日以泪洗面,不过数月,便郁郁而终。宜卿女儿尚在垂髫,懵懂无知,竟致国主之位一时空悬。
国中不可一日无主。华卿次子名唤杨虬,趁机揽过摄政之权,监护姐姐之女。
这杨虬乃是男子,按武朝祖制,本无缘继承大统,然他野心勃勃,城府极深,早已对国主宝座觊觎许久。他见外甥女孤弱可欺,便起歹心,视宜卿的夫婿与女儿为眼中钉丶肉中刺,时刻图谋,欲将其害了性命,自己取而代之。
只是,他心中亦有顾忌。一来,篡位夺权乃是大逆不道之举;二来,他更惧怕圣母麾下四处巡查的执法仙师,一旦事发,必是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便广寻江湖异人,欲求得瞒天过海丶篡改气运的邪术。
恰在此时,有两位自剑中道来的修士,乃是两个年轻男子,入世游学,途经驵阳国。杨虬闻其薄有道行,便亲自延揽,许以重金,欲请二人为自己效力。
那两位道人修的是证虚法门,最重清净无为丶顺天应人,见杨虬此番倒行逆施,不愿招惹因果,自是不从。杨虬见招揽不成,反倒泄了机密,心中又惊又怒。
他本就是个心狠手辣的妄人,一不做,二不休,竟是打定主意,要先下手为强,将姐姐一家尽数除去,再想法子对付这两个道人。
于是,他一面假意安抚,一面却暗中发难,逼迫宜卿那位忠心耿耿的宿卫即刻动身,往姷国去参加那血腥的“圣前演武”,美其名曰“为母报仇”,实则是要将其支开。他又派出心腹相随,名为臂助,实为监视。
却说那两位证虚道人离开杨府,亦是心知不妙。
他们素知武朝礼法森严,女子为尊,这等男子篡位的夺嫡之事,一旦败露,必是血流成河的下场。二人不敢怠慢,郑重设坛,推衍星数,只见星图之上,代表驵阳国社稷的星宿黯淡无光,摇摇欲坠,正是一派危如累卵的凶险之象。
事急从权,二人不敢耽搁,草草商议一番,便分头行事。
其中一位道人,名唤“秀”,年纪尚轻,颇有任侠之气。
他一路疾行,于途中寻得宜卿那位宿卫。此人不过年届双十,已潜修“驵阳十绝枪”至精绝之境,蒙华卿赏识,收为杨氏外戚,与宜卿之女同辈,更因其武艺高强,赐名“铁枪”,即为後日鹩山卿杨玤义祖母。
铁枪对华卿丶宜卿母女忠心耿耿,立誓粉身以报知遇之恩,与杨虬派来的心腹之间多有龃龉。
秀道人避开心腹耳目,悄然寻得铁枪,将杨虬的阴谋据实以告。铁枪闻言,将信将疑。秀道人便与她联手,使个苦肉计,假意与那心腹推心置腹,几杯马尿下肚,那心腹便得意忘形,将杨虬那些腌臜恶事,以及谋害主君的毒计,竹筒倒豆子般尽数吐露。
铁枪闻言,勃然大怒,哪里还忍得住?当场便一枪结果那心腹的性命,星夜兼程,杀回国去。
另一位道人名唤“林”,年岁稍长,为人稳重,善于交游。他则径直往靡虹山而去,寻得山神庙的庙祝,将此事详尽禀报。庙祝听闻事关国祚,亦不敢托大,急急忙忙便往道场,报与圣母麾下的当值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