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义父没有死 > 巧言令色血光惊(第1页)

巧言令色血光惊(第1页)

巧言令色血光惊

是夜,月华如水。

青樊阁内,万籁俱寂。

卯三三白日既得钧壤子之允,可览阁中道藏。

其似真心向道,婉拒了懋柳道人所遣侍奉僮子,也不提搬入青樊阁之事,只求了数卷开蒙经典,留在父兄客舍中,端坐于书案之前,手不释卷,神情凝定。

偶有夜风潜入,拂得灯火摇曳,亦不曾令其专注稍减。

他手中的书卷,并非钧壤子允诺他借阅的普通道经,而是一卷更为古朴的竹简。

简片泛着温润的微光,字迹古拙。

——《太一生水长生经》,青樊阁存思楼不传之秘。

一个时辰前,存思楼史馆。卯三三对着主位上那位清癯的老者,恭敬地执了晚辈礼。

存思楼主,常慵道人。

他喉间有一道狰狞伤疤,伤及声息,难以言语,平日只以笔墨与人交流。

“晚辈卯三三,拜见常慵楼主。”卯三三声音温润谦和,“蒙阁主厚爱,允晚辈在楼中旁听。恰好,晚辈心有一惑难解……”

“晚辈自小,便日日观研‘三卷经’,对《归藏诀》一篇,更是烂熟于心。其中所载‘胎息固基’之法,晚辈奉为圭臬。然近日入阁,偶闻贵阁仙师谈及‘炼精化气’之说,此法与经中所载,名目丶理法,皆是大相径庭,晚辈百思不得其解,故特来请教。”

常慵道人那双因长久沉默而显得格外锐利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讶异。

他见过太多求教者,或问神通,或问长生,却从未有外人,能一语道破这三道之内,证虚法脉最根本的源流分歧。

他取过桌案上的纸笔,字迹瘦劲有力。

【汝问在肯綮之上。】

他放下笔,看着卯三三。

卯三三脸上露出因得到前辈认可而産生的欣喜,再次躬身:“还请楼主解惑。”

常慵道人提笔再书。

【汝所奉‘三卷经’,源自我通天灵洲万国之祖,绝寒国,旨在‘辅佐王道,匡扶社稷’。故而借虚修实,以求合国祚之体,此为‘天命法教’,乃天下显学。】

卯三三看得极为专注,眉头紧锁。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随即又露出更深的困惑,对着常慵道人一揖,“晚辈愚钝。既有此济世正法,那贵阁所习的‘炼精化气’之法,莫非是……出世之道?”

【然。】

常慵道人笔锋一顿,看向恍然大悟的卯三三。他眼中的讶异,已化为真正的欣赏。

【祖师樊穷子,师承‘十天八地’,所习乃上古旧法,曰‘三华聚顶’。此法借实修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最终合于虚空大道。与天命法教,道路不同,无分高下。】

“晚辈今日方知,大道之外,尚有源流。”卯三三再次躬身,“不知……这‘炼精化气’之正宗源流,载于何典?”

“晚辈……可有缘一观,以正本心,免生偏见?”

常慵沉默了。

他见过太多因他残疾而或怜悯丶或轻视丶或不耐的“正常人”。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自始至终,眼神清澈,态度谦和,没有流露出半分异样。他的尊重,是给予一个学者,而非怜悯施舍一个残疾人。

常慵早已冰封的心,泛起了久违的暖意。

他再度提笔。

【‘三华聚顶’正宗,载于‘十天八地’初祖丶北海公涓子《宇宙如幻歌》中。公涓子冥合太虚,世间所有《宇宙如幻歌》抄本,甚至人脑泥丸宫的记忆,竟随之一齐自隐,再无人知晓。】

常慵观察着对方,发现他的确露出了少许懊丧,与掩饰得极好的惊骇之情。

——这才是年轻人面对挫折与未知,该有的情绪。

他在那已写满了字的纸上,添上第二段用于考验的幌子。

【又传说,两百年前,公涓子曾与化游高修‘曼妙真君’论道,相谈甚欢。因真君尝敕一山为神,公涓子便将玄穹洋中一渊之水,化作一卷《元丹成说》,赠予真君,此事真假不明。】

看着卯三三眼中恰到好处的困惑与发散,常慵终于放下心来,托出辛秘:

【而我存思楼中,尚有当年公涓子‘成德隐玄’洞天,流传道藏一卷。便借汝观摩三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