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第220章
◎……◎
2005年3月8日,曼彻斯特,老特拉福德球场。
AC米兰带着2球的优势踏上了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一个重压是他们从未在客场战胜过英格兰球队。
更雪上加霜的是,赛前热身时,後防中坚斯塔姆意外受伤,无缘对阵老东家。
安切洛蒂迅速调整,老将卡福顶替斯塔姆首发,与内斯塔搭档中卫,队长马尔蒂尼镇守左路,卡拉泽居右;锋线上,因伤缺阵的舍甫琴科留下巨大空缺,重任落在了克雷斯波肩上。
当然,阵容方面,安帅还是祭出了最信赖的圣诞树。
弗格森则是排出极具攻击性的4-2-3-1,攻击中场右路C罗,中路斯科尔斯,左路吉格斯,单前锋鲁尼。
开场哨响,弗格森爵士的战术意图就像写在脸上一样清晰。
从第一秒起,就用疾风骤雨的高压逼抢和边路冲击,摧毁米兰的控球节奏,尽早取得进球,而他排出的阵型在开场时就显现出极强的攻击性。
米兰发球,而曼联马上逼抢。
但曼联的逼抢绝非盲目。
鲁尼作为单箭头,他的任务不仅是冲击防线,更是第一道屏障,扑向米兰持球中卫(尤其是临危受命搭档内斯塔的卡福)和後腰皮尔洛。
同时,曼联的“3”(C罗丶斯科尔斯丶吉格斯)并非平行站位,而是极具侵略性地内收,与鲁尼形成紧密的前场四人压迫小组。
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封锁米兰後场向中场的短传线路,尤其是切断给皮尔洛的输送,迫使米兰後卫开大脚或出现失误。
一旦断球或迫使米兰长传失误,曼联的进攻核心便是两翼齐飞。
右路的罗纳尔多拥有绝对的速度和年轻的爆发力,他面对的是米兰传奇队长马尔蒂尼——经验无可挑剔,但34岁的高龄在C罗反复的冲刺变向下承受着巨大考验。
弗格森在赛前就指示C罗多尝试用速度生吃马尔蒂尼的外线,或内切冲击卡福与内斯塔的结合部;而左路的瑞恩·吉格斯则利用其炉火纯青的盘带技术和节奏变化,考验着米兰右後卫卡拉泽的稳定性。
曼联的边後卫加里·内维尔和海因策也大幅压上,提供宽度和传中支持。
而马上,C罗得球後,毫不犹豫地将球趟出几米,利用绝对速度生吃马尔蒂尼的外线。
老马经验丰富,迅速转身回追卡住内线,但C罗年轻气盛,硬是凭借强悍的身体对抗挤开一丝空间下底,试图晃开角度传中或射门。
马尔蒂尼的每一次防守都消耗巨大,更糟糕的是加里·内维尔也频繁套边插上,与C罗形成局部二打一,让米兰左路压力倍增。
安切洛蒂的圣诞树在开场阶段被迫进入求稳模式。
卡卡和鲁伊·科斯塔被迫大幅回撤,甚至经常回到本方半场,协助皮尔洛接应後场传球,增加中场的接应点和出球线路,试图破解曼联的高位逼抢——这牺牲了他们本应在对方半场的创造力。
阿莫斯作为左中场——实际上是B2B——他的任务极其繁重。需要协助皮尔洛,成为基恩逼抢下另一个可靠的短传出球点;需要协防左路,帮助马尔蒂尼应对C罗和内维尔的冲击;还需要覆盖中场大片区域,填补防线身前的空档。
怎麽说呢,这其实也是安切洛蒂的习惯,好用就逮住他使劲用。
开场前八分钟,曼联的战术执行近乎完美,将米兰牢牢压制在本方半场,控球率和攻势完全占优。
皮尔洛被锁死,米兰的进攻组织几乎瘫痪,只能依靠零星的长传找前面的克雷斯波,效果甚微。
然而,率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客场作战的米兰!
曼联的攻势疾风骤雨,但是一次意外的犯规却给了米兰可爱的礼物。
一个任意球。
曼联禁区前沿偏右位置,距离球门约23米。
这个位置,对于拥有皮尔洛的精准弧线和鲁伊·科斯塔的优雅脚法的米兰来说,都算是黄金区域。
当然,在阿莫斯看向这两个人之後,这两人又把目光投了回来。
好吧,阿莫斯摇了摇头,走向罚球点。
阿莫斯的表情在罚球的时候总是像走神。
他没有像皮尔洛那样丈量复杂的步点,也没有像鲁伊·科斯塔那样观察。
他的意图总是非常直接。
助跑!
两步短促而有力的蹬地,支撑脚稳稳踏在皮球侧後方约一步远的位置,身体微微前倾。
起脚!
阿莫斯的右脚脚内侧绷紧,脚踝死死锁住,小腿急速摆动。
触球点并非球的下部追求高弧线,也非中部追求绝对力量,而是精准地抽击在皮球中下部略偏内侧的位置!
阿莫斯的目标是紧贴草皮。
而足球离地高度也不足半米,像是贴着地面飞行。
球路直指人墙最边缘和近门柱之间的狭窄通道!
这个角度极其刁钻,既要绕过人墙末端,又要抢在门将下地之前钻入近角。
但触球瞬间爆发出的力量,让皮球获得了恐怖的初速。
球速快得惊人,几乎没有旋转,几乎是一条笔直的死亡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