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二信徒
奉天殿外的长阶下,百官们渐行渐远。
楚九辩看着萧怀冠,从对方浑浊的双眼里看不出什麽情绪。
“萧尚书怎麽不走了?”他问。
萧怀冠面上温和的笑意丝毫没变,他重新迈步跟上楚九辩,道:“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让太傅大人看笑话了。”
短短几句话,他对楚九辩的称呼就从“九公子”,变成了“太傅大人”。
若是方才他还在以长辈的姿态,表现的宽和慈祥,那现在他就彻底将自己摆在了与楚九辩平等的位置上。
他们不是高官与需要招揽的门客,他们都是在这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一品实权大臣。
感受到对方态度的转变,楚九辩唇角带出一抹清浅的笑意,说:“大人不是年岁大了,是阅历丰富,对人心更是钻研的透彻。我还有不少需要向你请教的地方。”
“楚大人少年英才,看事情也清楚,反倒是我这老眼昏花的,该同大人讨教才是。”
楚九辩:“大人客气了。”
两人话里有话,神情皆是自在熟稔,外人瞧着倒是觉得他们相谈甚欢。
可内里如何,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楚九辩缓步配合着萧怀冠的步伐,眼帘轻垂。
看来他猜的没错,昨日之事的幕後主使就是这位萧尚书。
对方身为吏部尚书,是赵谦和的顶头上司,也是最常接触到他的人。
楚九辩只与他交谈这两句,便知晓这人极其善于僞装。
他很擅长利用自己的年龄弱势,促使目标放松警惕,再用温和慈祥的外表迷惑目标,辅以一些不痛不痒的所谓对小辈的照拂,最终再引导和利用对方为自家人谋福利。
赵谦和本就不是什麽太过谨慎聪慧之人,否则也不会给别人抓住那麽多把柄。
所以日久年长之下,他怕自己在这权势倾轧之中被碾作尘埃,就动了投靠某个势力的心思。
而有萧怀冠所在的萧家,显然就成了他最优的选择。
他说不得已经为萧家做过不少事,想要借此得到萧家的庇护,然而与虎谋皮,最後害的只能是自己。
思索间,他已经同萧怀冠行至神武门。
楚九辩透过大开的宫门,看到门外有几顶小轿,小厮和轿夫都安静垂首立在一侧。
不远处则有几位身着绯红或藏蓝官袍的官员在说着什麽。
其中一位楚九辩认得,是此前在朝堂上怒斥湖广王和平西王的御史中丞齐执礼。
“这位齐中丞可是位人物。”萧怀冠道。
楚九辩侧头看他:“怎麽说?”
“楚大人有所不知,这齐家乃是武宗时期江南的首富,在武宗打天下的时候,便是齐家一直在背後出钱出粮,这才让武宗打下这偌大的天下。”
楚九辩前两日听小祥子说起过武宗时期的事,能以“武”为号的帝王,能力不用多说。
据说南疆以及四川等地,前朝时被赔给了鞑靼几个部族,太祖皇帝推翻前朝暴君统治之後,一心就想收回失地。
直到这位武宗上位,才以杰出的军事能力收复了失地,大宁版图也扩大了将近三分之一。
且为了能更好地震慑虎视眈眈的女真部族,武宗还将国都从南直隶迁到了如今的北直隶,形成了类似于“天子守国门”的现状。
也是那时,四大世家纷纷从原籍地赶来新的国都,为的就是能离权势中心更近一些。
萧怀冠好似来了谈兴,便多说了几句道:“齐家有功,武宗便给他们族中子弟开了先例,允许他们以商人身份入仕。此後经过齐家的运作,齐家子弟便不少都入了官场。
只是走到权势中心的,这麽些年也就一个齐执礼。”
“那这位齐中丞定然能力出衆。”楚九辩望向齐执礼,见他已经与另外两位同僚告辞,上了软轿。
“确实出衆。”萧怀冠眸色深了些,“但他所依仗的,可不止本身的才华能力,还有他那位表弟。”
表弟?
楚九辩心念微动。
“楚大人。”萧怀冠点到为止,拱手道,“我还有些事要处理,暂时不去吏部上值,你一会到了地方就让王郎中带你熟悉熟悉吧。”
楚九辩也拱手回礼:“萧大人慢走。”
萧怀冠笑眯眯转身,微微佝偻着背出了神武门。
神武门外,萧家的软轿已经等着,小厮见到他後当即迎上前搀扶,小心将其扶上软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