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各方都不得罪,总归是有好处的。
与他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因而此後几日,来谈丶严两家的人络绎不绝,不过他们也不是谁都见。
如此种种,女子登科,且拿了会试第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大宁。
那些因为种种忌惮而没去参考的女子们,心中既有後悔遗憾,又有些莫名的激动。
遗憾的是怕此後都没有科举,激动的是,若是此後还有科举,她们就不会再被轻言放弃,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报名,拼命抓住向上爬的一切机会。
还有那些虽然参考,却落榜之後怀疑自己是否因为性别而被小看的女子们,此刻也重燃斗志。
不是女子不行,只是她们实力还不到能被选中的地步。
所以她们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有机会能考得更好,能如谈雨竹那般,登科及第丶光耀门楣。
而在大宁的另一边,南方一处偏远的小村庄里。
从族长到村长,从德高望重的族老,到垂髫小儿,全都聚在村子里某处院子前,伸着脖子看那院门口站着的一家七丶八口人。
那是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再普通不过的百姓。
甚至比起村里的富户,这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二的两个壮劳力拼死拼活也只能勉强叫家里人不饿死。
谁也没想到,这般人家,竟也有一日能被那传说中的郡尉大人登门。
一婆子双手踹在袖间,冻得直缩脖子,躲在人群後头啧啧两声感叹道:“这老张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竟真的考中了那什麽举。”
“是科举。”身侧一黑瘦少年伸着脖子看前头院里的人,道,“俺爷一直说张二哥地种得好,如今看来还真的是,这都要去京里当官了。”
“哎呦,俺早就说这张二瞧着就有出息,这可真是叫俺说准了。”
“快算了。此前人家张二卖了两亩田,去府城去郡城考试的时候,你不还说人家浪费银子?”
“就是。可你现在瞧瞧,陛下可直接赏了五十两金子呢!那可是金子!能买多少地呀。”
衆人越来越大声,还是村长回头瞪了一眼,衆人才消停下来。
张二捧着手中的圣旨,手抖得不成样子。
家中其他人还不如他有见识,一个个的脸又红又白,躲在後头话也不敢说。
好在郡尉大人知道他老老实实庄稼汉,没计较那些虚礼,甚至还开口好心提醒他要谢过陛下。
张二忙带着家人跪下来,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
村民们见状也都纷纷跪下来。
郡尉有些好笑,忙叫他们起身。
村长比起其他人多少有些见识,也知道些人情世故,便从袖间拿出一个荷包,鼓鼓囊囊,塞到了郡尉手中。
郡尉知道这都是他们的心意,便收下了,转头就又叫手下送了百两银子,算是他的一点心意了。
而他刚走不多久,郡守和郡丞便也来了。
之後更是各种世家富绅,有的有招揽之意,有的只是单纯结交,但一个个出手阔绰,衆人就见那此前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一股脑地往张二家院子里送。
张二此前得了郡尉的提点,知道有些人的情不能应下,有些人的却可以。
因此一番下来,他没怎麽得罪人,却也得了不少好东西。
而张二家也会做人,有什麽好东西,也会分给族人村民,因而一整个村子都借着他的光,富裕了不少。
衆人也终于隐约感觉到了“科举”的好处。
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要科举”的想法,已经不知不觉植入百姓心中。
各处成绩送达的时候已经是一月中旬,而最後一场殿试的时间,定在了三月初一。
因而得到消息後,举人们便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京城参加最後的殿试。
他们有的如陆尧这般有家底的,自是家中亲人侍从护送,坐着马车,一路还算轻松。
也有如张二这般的,背上个行囊便准备出发,但因为有朝廷和各处送的金银,他路上也都是能住客栈就住客栈,没吃什麽苦头。
于此同时,各种消息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京城。
最初是登科举人们的名字和籍贯等等,然後是这些举人出发到了哪里,见过了什麽人,经历过了什麽等等。
不知是不是楚九辩真的眼光独到,还是送去报信的人提点了什麽,总归他选出来的这六十五人,竟一个个都乖的不像话,一路上就闷头赶路。
什麽世家招揽丶富豪嫁女等等,没人放在眼里。
京中藩王们听着这些,本该正月十五就离开的脚步却迟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