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大典之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皇城内全军出击整整三日,搭建了个祭天台,高十丈有一十九级台阶,每个台阶都是一整块儿的汉白玉石,奢华彰显了国运。祭坛周围肃清戒严,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文武百官按品阶身着朝服,立在祭台下的广场上,而百姓也破天荒的被允许围观,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疯狂。
吉时已到,钟鼓齐鸣,雅乐奏响。
皇帝卫峥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神情肃穆,一步步登上高高的汉白玉祭天台。他身後半步,跟着的是一身玄色太子常服的卫舜君。太子的出现,让台下不少官员眼神微动,但无人敢交头接耳,只是将头垂得更低。
而在祭天台侧後方,一处视野极佳,有帷幔半遮的观礼台上,琢堇一身深紫近黑的紫黎殿服袍,悠然坐着。唐安则扮作随侍,垂首立于他身侧稍後的位置。这个位置,是琢堇特意安排的,既能看清整个大典过程,又不易被台下衆人注意。
说来也巧,唐安原本想扮作李家的士兵,悄悄混入随行的人群中,没想到,琢堇对他发出了邀请,想要带他,亲眼见证,大梁的‘新历史’。
唐安低眉顺眼,但眼角的馀光却紧紧追随着台上那个玄色的身影。数月不见,卫舜君清瘦了些,下颌线条更加分明,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行走间自带一股储君的雍容气度,仿佛之前的软禁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这让唐安稍感放心,李靖缩着脖子藏在人群中,对着唐安眨了下眼睛。
准备好了。
皇帝逐步登上祭天台顶,先是焚香祷告,诵读祭天文绉绉的祝词,声音通过特殊构造的台壁传开,显得宏大而威严。他感谢上天庇佑,使传国玉玺重归于梁,大梁正统得继,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冗长的仪式一步步进行,终于到了最令人紧张的环节,呈玺祭天。
镇北将军李擎,一身戎装,双手高举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覆盖着明黄色的绸缎,他步履沉稳,一步步登上祭天台。全场目光,包括远处百姓的视线,都聚焦在那托盘之上。
李擎走到皇帝面前,单膝跪地,将托盘高高举起。
皇帝深吸一口气,脸上泛起一丝因为激动而泛起的红晕,他伸出手,缓缓揭开了那方明黄绸缎。
刹那间,一方莹润剔透,宝光内蕴的玉玺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日光下,那玉玺流转着温润的光泽,五龙纽栩栩如生,“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象征着黄天之下的最高权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台下,以宰相为首,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震耳欲聋。远处的百姓也受到感染,纷纷跪地叩拜,场面壮观至极。丶
卫峥志得意满,双手郑重地捧起那方玉玺,转身,面向祭台中央的香鼎,准备进行最後一步,将玉玺置于鼎前,完成这次祭天。
然而,就在同一时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而一直沉立于皇帝身後的太子,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侧後方的观礼台。他的视线,极其短暂地与唐安,碰在了一起。
那一瞬,极其短暂,短到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唐安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清楚地看到,卫舜君在看到他的瞬间,眼中原本没有任何情绪,突然颤了两下,继而对着他摇了摇头。
不等唐安疑惑,卫舜君就淡淡地,不着痕迹地扫过,重新将目光投向前方,投向那方象征着“天命”的玉玺,就好像唐安的存在,与这广场上的任何一名侍卫,任何一名官员,并没有什麽不一样。
殿下摇头,难道是在告诉他,莫要轻举妄动?
可是……那眼神太过平静,来不及有更多的消息传递出来。
就在这时,琢堇略带戏谑的低声在他耳边响起,呼吸声打在了唐安耳畔,“怎麽?看到旧主,心神动荡了?”
唐安猛地回神,压下翻涌的心绪,低声道,“属下不敢。只是……觉得那玉玺,果然非同凡响。”
琢堇轻笑一声,不再言语,目光重新投向祭天台。
台上,皇帝已捧着玉玺,走到了香鼎之前。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无比庄重与虔诚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将那方承载着帝国气运的玉玺,向着鼎前的紫檀案几放下。
最後一步,即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