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太子妃他只想赚钱 > 第70章 蜀道之难四 这两年朕越发觉得(第2页)

第70章 蜀道之难四 这两年朕越发觉得(第2页)

他心里暗暗盘算着:针对川南叛乱一事,内阁联名上的公本被皇帝留中了;听闻出动了锦衣卫,不知所为何事;四川巡抚沈岳如今已经停职待劾,如若要追根究底,恐怕要牵扯不少人……

他不经意间四下扫了一眼,目光轻飘飘掠过吏部侍郎何枢。川南事发後,东宫也积极关注并参与处理了一些程序,然而此次宣召却并没有太子。

约莫过了一炷香,太监来传话,衆人方各怀心思进了正殿。殿中弥漫着道香,御前内臣与几位常进西苑的廷臣已经习以为常。有几位官员是初次进这间正殿,同衆人一起叩拜行礼後,却始终不见皇帝身影,不由得心下好奇。

直到皇帝的声音从帷幔後传出来,甚至听得出来皇帝精神尚佳:“川南叛乱一事,你们怎麽看?”

兵部尚书蔡彦出列躬身,中规中矩地先回:“天全六番招讨司乃建宁初年所设,隶属四川都司,治所在雅州。自庆元末年至今正招讨使一直由于处沣担任,副招讨为佘宁,每三年入贡一次。宣宁初,于处沣奏请朝廷允准他招募土民为兵,以守边境,朝廷允其所奏。後来于氏入朝奏事,请求更天全六番招讨司为武职,朝廷仍旧允准。却不想他不念皇恩,野心勃勃,竟集结部下起兵妄想控制川南。如此凶横不忠之人,不重惩无以正纲纪丶平民愤,实在无需再对其法外开恩,臣以为当尽快剿灭。”

兵部侍郎任鲁亦附议道:“川南诸番时常侵扰,与边境摩擦冲突不断,当地百姓苦其久矣。且近年来,循例的入贡也推脱延误,甚至索性断缴,区区蛮番,忘恩负义丶狼子野心,将我大齐天威置于何地?纵使于氏在川南根基再深,弹丸之地也抵不过朝廷军,臣任鲁请缨前去平叛!”

任鲁乃山东人士,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此时身处一衆文官中如鹤立鸡群,略显黝黑的面庞崩得紧了,肃穆得令人生畏。这一番激情言论发表完,身侧的官员不动声色地往旁边挪了一小步。与此同时,上首帷幔後的皇帝也不由伸手摁了摁耳朵。

殿中静了片刻,甚至仿佛还能听到馀音嗡嗡回荡。一时间无人接话。皇帝也不搭理他,低头翻看手边的奏文,话锋一转问:“既然提到入贡,户部怎麽说?朕记得三年前就变动过一次。”

李时槐回禀道:“回陛下,六番招讨司乌茶的旧额岁贡为五万斤,直接运付碉门茶马司易马。後诏令再增加芽茶两千两百斤,三年前于处沣上奏,言山林深峻,土地贫瘠,采办艰难,陛下恩准其只办芽茶。今年本该入贡,但招讨司几月前上奏说贡品半路被劫,雅州一带已派了官府查剿山t贼以追回贡品。”

皇帝打了个哈欠:“还没查出来?雅州那边处地偏远也就罢了,四川的抚按官呢?朕看了呈上来的题本,说是叛匪凶悍,难以镇压,可这局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回回话的是一名给事中:“陛下,去岁川蜀大旱时,四川巡按出于私利,匿而不报。然灾伤之年报灾乃地方抚按之责,有言官弹劾巡抚沈岳尸位素餐,但随後那言官就因牵扯进夏税案被问罪,巡抚沈岳一事最终不了了之。现如今川南叛乱,沈岳压制巡按上奏不说,连四川布政使也不敢发一言,足见其横行霸道一手遮天。”

有人起了这个头,其馀人便索性抓住这个话头,又是争辩雅州叛乱的处置,又是攻伐沈岳等地方官。殿内一时氛围激昂。热闹得快要吵起来。直到太监高喊一声肃静,衆人才偃旗息鼓。

皇帝听得头疼,身旁的小太监整替他按着太阳xue。他想起来司礼监奏报说这几日弹劾沈岳的奏章颇多,不觉有些烦躁。

首辅杨仞此时出言:“陛下,当务之急是派兵镇压,其馀待平叛後由有司查证方可论罪。”

蔡彦驳回他的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味地怀柔恩恤只会令于氏更加嚣张,继而得寸进尺。清剿安抚结合方为妥善之策。于氏自起兵叛乱开始,已不堪担招讨使一职,如今是为叛匪,于氏不除则诸番难定,此後必将祸患无穷。然当地山民百姓,当实行安抚之策,以安民心。如若有愚民顽固不化,也应当诛杀,以儆效尤。只是百姓安抚工作怕是一时急不得,需得徐徐图之……”

“好了,”皇帝打断进言,状态分明已疲惫至极,耐着性子再说一句,“任鲁愿意去就去,还有个叫黄益的御史也随同前往。其馀的安排,内阁看着办吧。”

衆人齐齐领旨,正要行礼告退。帷幔後忽然一声惊呼“陛下”,便有内侍急忙跑出去请太医。殿中顿时有些纷乱,官员们面面相觑,紧张之馀只是屏息静待。

半晌,从里头出来的却是兰怀恩,朝诸臣微不可闻地弯一弯身,传了口谕:“陛下圣体有恙,衆位大人都退了罢。杨首辅暂且留步,陛下另有旨意。”

衆人告退,甫一出殿,就得接着被毒日头炙烤,才走几步路,个个额头都冒出了汗珠。这要徒步走回去,累不死也得先中暑。陈修左右一顾,问太监接了几把伞来遮阳,但人多伞少,数人挤在一把伞下,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

陈修与何枢同行,两人默默无语,似是各有心事。待离其馀人远些了,何枢才轻轻开口:“陈阁老,川南叛乱一事的御前奏议,难道就这麽结束了?”

陈修微微一笑:“惟中还有旁的想法?”

何枢道了句不敢,却直言道:“今早我等在文华殿议事时,太子殿下还提及于处沣起兵似乎另有蹊跷。”

陈修摇头:“方才在殿内,陛下已经下了旨意。这些旁枝末节本就无甚影响,现在都是任侍郎和黄御史的事了。”

何枢张了张嘴,想说任鲁的行事作风,只怕不会在乎这些细节。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默默叹口气作罢。

陈修猜到他的想法,提醒道:“不是还有个黄益麽?他是太子殿下举荐的,为人我瞧着也很稳重。这趟差事要办好了,以後可真的前途无量。”

仁寿宫寝殿内,太医们把脉针灸,确认眼下已无大碍,正聚在一起商量诊治。皇帝悠悠转醒,在内侍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伸手指了指门外,内侍忙去端水,兰怀恩却机警地传了杨仞近前。

皇帝果然点头,吩咐人退下。

杨仞俯身跪倒在榻前,听皇帝语气还有些虚浮:“思存,何必行此大礼……”

杨仞甚至带了些微哭腔:“陛下积劳成疾,臣身居辅臣,不能为君分忧,是臣之过也!”

皇帝深深望他一眼,鲜少地露出疲累苍老之意:“这两年,朕越发觉得力不从心了。思存,你也看出来朕老了,但朕的命数还没尽,没那麽快驾崩……”

杨仞脸色一白,当即重重叩首:“陛下万岁!”

皇帝“唔”一声,接过水慢慢饮了,恢复些精神,摆手叫他平身说话。

“朕叫你留下,是还有件事要单独吩咐你。”

“是。”

“川南的事,朕不打算留情了。那些有二心的番部终究是个隐患,所以才派任鲁去,他虽是文官,却能领兵打仗。届时,府治镇抚司以及驻军千户等军队都随他调用,不必有太多顾虑。至于查出来吃里扒外的地方官,诸如沈岳一类,一律严惩。”

皇帝一口气说这麽多话,显然有些吃力,略缓缓,才最後续上一句:“其馀的,你和太子看着安排罢。”

杨仞应口称遵旨,行礼告退:“万望陛下善保圣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