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太子妃他只想赚钱 > 第73章 蜀道之难七 有人在太子的饮食里(第1页)

第73章 蜀道之难七 有人在太子的饮食里(第1页)

第73章蜀道之难(七)“有人在太子的饮食里……

皇帝伸手抓一把盘中的盐焙西瓜种,随口嗑了几粒,失笑道:“倒不是他们偷懒,炒瓜子去了壳还有什麽趣儿?看来骊儿最近牙口不大好。”

信王眼下心慌意乱,哪里还能轻松应对皇帝的调侃,只胡乱干笑两声作罢。

他总觉对面的太子在紧盯着他,这会儿在皇帝面前决计是不能露出马脚的,唯有迫使自己沉下气,权当太子是在诈他。信王淡然端起茶碗。

“茶水也烫,四哥当心烫着。”

不说还好,这麽一说反而乱了阵脚。冷不防的一句提醒,吓得信王险些呛着。他连茶带水咽下去一大口,噎得他口中发苦。

皇帝嗑完手里的瓜子,掀眼一瞥信王,缓声道:“骊儿久不出来活动,手脚都软了。”

既是这麽开口,下面必有文章。两人皆聚精凝神,望着皇帝。

“你母妃膝下只有你与静训一双儿女,静训嫁得远,一年都未必能进宫省亲一次,如今你母妃病重,她虽已出降,回宫侍疾也算是本分。你母妃想必也十分挂念她,骊儿,你左右无事,就去接静训回来罢。”

寿宁公主晏静训行三,是信王一母同胞的妹妹,五年前出降河南彰德,驸马是彰德卫指挥佥事之子汤麟。

说起来这桩婚事,还是寿宁公主自己挑的。当年寿宁公主贪玩,偷溜上城楼,恰好望见随父进京的汤麟,见他白马银鞍丶t丰神俊秀,一眼就动了心。当时李氏正盛宠,皇帝也十分疼惜这个女儿,就准了这门婚事。

不过,召公主回京一道圣旨即可,何必劳动信王亲自出京去接?

果然,不待信王答应,皇帝已经自顾自继续说:“川南的钦差与要犯过些天就要进京,明里暗里不少人都盯着,保不齐就有人动了歪心思,暗中作乱。他们的队伍正巧也经彰德北上,朕欲让信王顺道护送他们入京,太子以为如何?”

晏朝愣了愣,她猜到皇帝另有他意,却不料竟是为此。但迅即反应过来,颔首赞同:“信王身份尊贵,又素有威望,那些宵小定然不敢放肆。父皇思虑周全,儿臣也以为,由信王护送很是得当。”

皇帝满意点头,对信王说:“委屈你多费心费力了。”

信王连忙离坐下拜:“父皇折煞儿臣了,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何来委屈一说呢?父皇放心,儿臣必定护送三妹和钦差一干人等安全返京。”

帝王之心不可测。晏朝捉摸不透皇帝的态度,此刻也无意去想对策,默默垂首饮茶。

皇帝摆摆手叫信王起身。接下来就没什麽正事要谈,信王历来很会用心思,说新得了一幅《朝元仙仗图》要进献给皇帝。

皇帝听了眼睛一亮,略带惊疑:“可是故宋画师武宗元所绘的衆仙朝谒元始天尊的那幅《朝元仙仗图》?”

信王说“是”。

晏朝对丹青不甚精通,但听到“元始天尊”四个字,也知道信王的投其所好十分精准了。

信王虚虚一笑,恭敬道:“宫中已经藏有吴道子的《仙仗图》,武宗元之画虽不及画圣旷世无匹,但其笔法超妙,也称得上道教的经典之作了。儿臣偶然所得,献与父皇,愿父皇道合天尊丶万寿无疆!”①

对于这样的奉承,皇帝是很受用的。他仰一仰脸,抚须蔼然而笑。转而又兴致勃勃问起小皇孙晏堂近来的状况,信王初为人父,提及正淘气的儿子时满眼慈和,皇帝亦十分宽慰。

晏朝此刻并不想开口,但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免不了要附和着皇帝的态度,保持得体合宜的笑容。

而信王已经镇定下来。在确凿的证据摆出来之前,或者说只要皇帝开口定论之前,他绝不会自毁长城。

他瞥了晏朝一眼,带着开玩笑的语气,极其自然地将目光转到了晏朝身上:“六弟近来公务繁忙,想来十分操劳,瞧着精神都有些疲倦了呢。”

边说边起身,活动活动肩膀,对两人道:“都回去罢。朕也乏了。”

这次面圣,对太子和信王都是个重大的变故。

信王出了宫,连王府都顾不得回,换了马车就径直驶往崇文门,李阁老的宅邸正坐落在这一带的胡同里。马车行到半路,侍从突然来禀,说李阁老并不在家中,且这几日朝廷事忙,每日下值时辰都晚。

信王只好打道回府。随侍的金裘见此时气氛压抑,知晓事态紧急,眼下也没主意,一路噤若寒蝉。

信王不甘心坐以待毙,又没有应对之策,不禁恼怒道:“究竟是谁给本王传的信,说人关在大理寺的!”

“蠢东西!现在还动手,所有人都知道是本王动的手了!”信王气得眼前发黑,狠狠一咬牙:“等着瞧吧,招供出来又怎样?区区一个阉人而已。”

川南平叛告捷,钦差很快归京,眼看即将尘埃落定,这时候却横插进来一个信王。

姑且忽略信王与黄益之间因东宫关系可能爆发的潜在矛盾,单是信藩与川南之间的利益交往,本就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皇帝大约是觉着信王身处事外,不牵扯故而不偏颇。但现在谁也不能保证,信王会不会在其中做手脚。

晏朝不希望川南的事再出什麽乱子,一个沈家已经够令她头疼的了。更何况皇帝还在後面盯着她。

除此以外,朝中平日要务不断,平阳饥荒丶高州海寇丶辽东军务……她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至少需要了解关注。内阁在西苑也设有值房,然毕竟不及大内便利,阁臣们仍然以内阁为日常办公场所。

皇帝逐渐不再批阅章奏,只处理一些紧急的机要。对朝堂上的琐事,也不如从前盯得紧。更不必说朝会和召对,只是偶尔传出一道旨意,表明皇帝还在关注着朝堂动静。

晏朝发觉,皇帝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她近几次面圣,碰见过皇帝暴躁如雷的场景,也碰到过这样欢冾温和的氛围。

问兰怀恩,他的语气有些含糊:“大约是服用金丹的缘故?”

皇帝的身体每下愈况,偶发小恙都得休养好些日子。兼之皇帝讳疾忌医,只将方士进献的金丹当作包治百病的妙药,纵使一时有效,天长日久也必然损伤圣体。

只是皇帝如今听不进去群臣的劝谏了。

晏朝深深一叹,转过头接着忙别的事。

刑部监狱的审讯已经有了结果,因嫌犯属东宫内侍,是以供状第一时间就进呈给了太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