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太子妃他只想赚钱 > 第86章 微君之故一 太子今日好生仁慈(第1页)

第86章 微君之故一 太子今日好生仁慈(第1页)

第86章微君之故(一)“太子今日好生仁慈,……

下半晌的天阴沉沉的,临近傍晚时分,悄无声息落了一场雨。秋意渐深,已是枯叶离枝丶寒英落尽的时节,无边丝雨随风飘洒,织成一片朦胧的薄雾,扑到脸上,便是成团的寒气了。

晏骊就是在这样凄冷的傍晚,扒着宗人府的窗子,苦苦向外张望。待眼前最後一点光亮被风雨吞没,他用碎瓷片划过喉咙。

消息传至昭阳宫时,孙氏正同永嘉公主说话。两人略怔了一下,却也不意外,倒是晏斐惊得脸色发白,抓着那内侍问:“果真是畏罪自尽吗?”

内侍道:“是御前传来的消息。”

孙氏挥手示意内侍退下,口吻淡薄:“早晚都是这个结果。”

永嘉公主目光呆滞:“听说太子前去看过他,总不能是太子逼的罢。”

“或许丶或许皇祖父想要的也是这个结果。”晏斐咬着唇,突然出声接话。

孙氏擡起眼,有些惊讶地看他一眼,他的目光里满是悲悯。机敏但善良,这于夺嫡而言可不是什麽好事。孙氏握住儿子的手,沉沉道:“成王败寇。他失去圣心,便失了一切。即便是太子所逼,陛下也不会将她怎麽样。”

最後这句亦是说给永嘉公主听的。皇帝在十年前已经下旨处死过一个儿子,如今面对又一个谋反弑君的儿子,再下一道旨意也毫不费力。但若不必他动手丶不用背杀子的恶名,自然更好。

晏斐被母t亲的目光看得心里一紧,忽然想起浮现唐代的三庶人案,不由得打了个激灵。他脑中思绪杂乱,胳膊上的伤又隐隐作痛,不禁皱起眉。孙氏伸手在儿子额上一探,柔声道:“你还病着,回去歇着罢。”

晏斐颔首,告退离开,行至门口,隐约听到母亲同永嘉公主说什麽“太子把柄”“必死无疑”云云。他只觉心头似被千钧重石压着,堵得两耳嗡嗡作响。

他清楚母亲一直在为自己谋划,而自己大概也的确生出了一些渴望的心思,只是不知道如何越过六叔那一关。母亲胸有成竹,他约莫也猜到,又要用些你死我活的手段了。他不想这麽在一旁干看着,又不忍掺和进去。六叔已经是太子,仍避免不了算计。父王当年,也如此殚精竭虑吗?

永嘉公主得知孙氏已经搭上了兰怀恩这条线,着实惊了一跳:“那个只手遮天的太监,可靠吗?”

孙氏给她一个笃定的眼神:“一定可靠。”

乾清宫,皇帝以失职之罪罚了锦衣卫一干人等,随後传旨召见太子。杨仞忧心忡忡地劝谏几句,但皇帝的回应并未带多少情绪:“思存何须多虑,朕清醒得很。”

晏朝下轿时,暖阁外还站着个陌生的身影,走近了才认出来是寿宁公主。寿宁公主已在京城待了数月,近来变故频发,她能做的也只是留在王府照看嫂侄。寿宁公主也刚到此,内侍方进去通传,忽听有人唤了声“三姐”,她转头见是太子,脸色当即僵下来,略垂了眼没说话。

稍时,两人一同进殿。皇帝正靠在黄花梨罗汉床上,脸上隐约可见发怒过後的烦躁和疲惫。他也不理太子,只瞧着寿宁公主:“静训怎麽这时候入宫?是你嫂嫂和堂儿不好吗?”

寿宁公主忍不住落泪,哽咽道:“父皇,四哥那麽要强的一个人,怎麽会突然自尽呢?嫂嫂本就有身孕,堂儿又那麽小,让她怎麽受得住?嫂嫂身子不适,儿臣是入宫为她请太医的。”

“吩咐人去太医院请就是了,何须你特地跑一趟。”

“底下的人势利,瞧着哥哥失势,一个个对王府的人都避如蛇蝎,哪里肯尽心为嫂嫂诊脉呢。可怜如今他们孤儿寡母的,父皇不要哥哥,也不要亲孙儿了吗?”

皇帝原本还心存怜惜,听到後半句,乍然大怒:“朕不要他?一个弑君弑父的逆子,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你还敢为他说情,是对朕也心生怨怼吗!”

寿宁公主从未被皇帝这般训斥,吓得脸色发白,忙伏地请罪,满腹诉苦之语只得咽回肚子里。但此行主要是为嫂嫂求情,眼下却失言触怒了皇帝,一时间忐忑不已,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晏朝出言解围:“父皇息怒,三姐姐为嫂嫂和侄儿进宫,情急之下才口不择言,并非有意为罪人求情。当务之急,是先派太医为嫂嫂诊治。”寿宁公主见状,连忙附和说是。

皇帝冷哼一声,侧首看一眼身边的内侍,内侍会意,领了旨躬身退下。皇帝饮一口茶,缓了语气问:“堂儿怎麽样?”

寿宁公主也不敢提稚子想念父亲,谨慎回道:“堂儿一切都好。”

“既是你嫂嫂身子不舒服,也不宜操心过甚。便把堂儿接进宫,交由贵妃照看罢。”皇帝同寿宁公主讲话,目光却掠过太子。公主惊愕擡头,皇帝淡淡看着她:“待她的病好了,你也该离京了。”

皇帝挥手:“你去罢。天寒露重,早些回去,多宽慰宽慰你嫂嫂。朕念她身怀有孕,只贬她为庶人,吃穿用度一切如旧,叫她好自为之。”

这便是安排周全了,寿宁公主无话可说,默默拭了泪告退离开。

皇帝略挪一挪身子,往後靠了靠,似笑非笑地看着太子:“你觉得朕的处置如何?”

这比发怒还令人难安,连笑都带着讽刺的意味。晏朝额角一跳,定神答道:“父皇仁慈,顾念血脉亲情,宽恕罪人家眷,如此处置,再无不妥了。”

“仁慈?呵呵,朕仁慈,怎麽朕的儿子们都是些大逆不道的东西。”

“我朝以仁孝治天下,父皇夙兴夜寐,仁德布于四海,此乃臣民之幸。然常言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是两位兄长利令智昏,误入歧途,辜负了父皇的圣恩与教诲。并非父皇不仁慈,实乃宵小之罪,人心之私。”

“子不教,父之过。朕作为父亲,到底难辞其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