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怔住,擡眼愣愣看着她。
话至最後,听出几分酸涩来。他知道她向来重礼数,平日里万般谨慎不肯出错,于他面前从来都是执君臣之礼。此时听她说“亲人”,竟觉得往日的疏远都莫名近了些。
他收了眼中的戾气,唤她起身。
兰怀恩上前去扶晏朝时,仍能看得到她眼中隐忍着的泪意。他没使多少力气,却感受到她手腕上微微的颤抖,心下仿佛被什麽一激,隐有莫名的欲望涌动。
皇帝淡声道:“元辅方才也都说了,不过是僧人胡言乱语,不必当真。再者,太子妃人选自是要慎重考虑,届时有纳吉一礼来卜吉凶,这些你也无需操心。”
晏朝低声道是。
皇帝看着她,正待再说些什麽,忽有宦官通禀说长乐郡王求见。皇帝稍有疑惑,随即说叫他在外面等着。话音才落,便听得外头传来一句:“皇祖父,孙儿有急事儿呢!”皇帝一默,终叫他进来了。
晏斐跨过门槛进殿,对皇帝和晏朝行了礼,又看着杨仞朝他行礼,便乖乖巧巧应一声:“杨大人好。”
紧接着转身去看晏朝,这一看惊讶出声:“啊……六叔哭了吗?”
晏朝摇头:“没有。”
皇帝问他:“斐儿先说有什麽急事?”
晏斐低头将嘴一撇,挽起袖子,露出一截染了血的小臂。皇帝惊问:“这是怎麽了?”
晏斐疼得龇牙咧嘴:“走路太快,不小心磕了一跤……”
“都这麽大的人了,走路都不看路,”皇帝叹气,又扬声喊了一声,“传太医。”
晏斐谢完恩,又听皇帝吩咐宦官带他去偏殿处理伤,临走前出声和皇帝恳请:“皇祖父,孙儿等会儿还得回文华殿,您让六叔送我吧。”
皇帝点头,待他出去了才问计维贤:“郡王身边跟着的是谁?”
计维贤答说来时仅见疏萤那一个宫女,也不见宦官跟随。果见皇帝皱眉,漠然下令:“护主不力,杖五十。再去告诉昭阳殿,将郡王身边的人换了。若是他母亲找不到可靠的人,就从御前拨几个人过去……”
他顿一顿,又改口:“兰怀恩去挑几个人跟在郡王身边罢。”
兰怀恩躬身应是。
皇帝目光再转回殿内时,已不再谈太子选妃一事。晏朝暗自松了口气,悄悄眨一眨眼睛,还当真有些酸涩。
“京城这些日子倒还太平,今早所奏闻泗州大火丶临清冰雹以及南京那场风雨,内阁票拟朕瞧着有不妥之处已批完发阁,元辅回去再看看。”
杨仞应了句是。随後又谈了其馀政事,问几句今年庶常馆散馆一事,偶尔问晏朝一两句,也都应对自如。
二人提出告辞时,皇帝却只允了晏朝先退下,杨仞则仍留了下来。
晏朝出了殿,正巧也看到晏斐才出来。许是方才换药碰到伤,他脸上没了嬉笑,紧咬着唇,左臂小心翼翼一动也不敢动。
晏斐看到她之前左右看了看,开口问身边跟着的宦官:“疏萤姐姐呢?”
御前的人回话说眼下已拉去杖责,晏斐当即眼泪就扑簌簌落了下来,满脸倔强地要往外跑。
“我要去找疏萤姐姐,你们谁也不许打他。”
晏斐被内侍拦着,只好眼泪汪汪望着晏朝:“六叔……”
晏朝轻叹一声。五十杖对一个宫女而言着实重了,但依着皇帝对晏斐的看重,自然不可能任由宫人将他疏忽了。且圣谕已下,再求情也不不好求。
她招手唤过兰怀恩:“疏萤一直跟在郡王身边,只怕一时半刻也离不开。那五十杖,督公还请手下留情,略作惩戒即可,勿要伤及性命,也别重伤了她。”
兰怀恩垂首道:“殿下还是别乱发善心得好。她若是在昭阳殿犯的错,孙娘娘要打要骂咱们都管不着,但这是御前。陛下既然下了旨,臣遵旨而行,并无不妥。”
晏斐急急插进来,底气十足:“皇祖父只说了杖责五十,没规定轻重。现在是六叔以太子身份命令你,哦不对,还有本郡王,你不能不听!”
兰怀恩瞧着他恶狠狠的模样,心底不由得失笑,复将晏朝一望,慢慢躬身回道:“郡王息怒,臣没说不听。您放心,稍後臣这边一定将徐疏萤给您全须全尾地送回去。”
晏斐长长呼了口气,退後两步躲到晏朝身後去。他对兰怀恩这个宦官,向来是有几分畏惧的。
晏朝点过头,道了声谢,牵着晏斐的手离开
晏斐边走边抹着眼泪,又停下脚步看着晏朝道:“六叔,疏萤要是离了我,怕是要有人欺负她了,不如六叔您纳了她吧。”
“……”
晏朝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