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宫……
贞熙四年春,徐姑娘来到淮安府海州,终于寻到那一户人家。
这时节的江南多雨,行路不易,比预料的时间还晚了半个月。不过总归是找到了。徐姑娘执伞的手微微泛白,迟疑片刻,终于敲响那扇门,屏息等待回应。
外头雨声淅沥,屋内已在烹水煮茶。檐头滴滴答答,炉上咕咕嘟嘟,徐疏萤轻轻一笑,却又忍不住落泪:“当年我真以为您……”
苏莲呈转过身,搁下一碟杏花糕,递给她帕子:“当年我一心求死,喝了毒酒,醒来人已经在马车上。只记得护送我离京的是位夫人,带着她的女儿要南下省亲,母女俩都通医术,一路上替我诊脉,一直看顾我到了淮安。在淮安,我又见到了当年东宫的乳母应娘,这些年全靠她照顾着。”
正坐在炉前看火的应春芜闻言回头:“说什麽照顾不照顾的,这几年夫人同我相依为命,我又何尝没有受到夫人的关照。”
她羞于提起旧事,忙换了话头:“姑娘是从京城来麽?”
“是。”
“一切安好。宫中有太医在,夫人不必挂心。”
应春芜拨一拨鬓边的发丝,没说话。
疏萤托腮向苏莲呈道:“您提到的那母女俩,应当是冯院判的妻女,他们一家人都通晓医术。现在常在御前侍奉的是他女儿,名叫苡仁。冯姑娘现在可是京城名人,听说还在闺阁时就私下里替妇人瞧病,如今得了赏识,京城的妇人们都为她喝彩,连太医们都不敢不服气。”
苏莲呈微微一笑:“冯太医一家都是好人,我从前总担心会牵连到他们。好在现在都好好的。”
“是啊。”应春芜起身给大家斟茶,腾腾热雾翻滚,浓郁的茶香弥散开来。今日来了客,她的话也难得地多了些,闲闲地说:“前些日子去崔家,听家中老夫人说什麽京城出了大齐第一个女太医,咱们下面的地方也冒出了一些女医,妇人们看病倒比从前更方便呢。”
“今年的新茶,你尝尝。”
苏莲呈提起茶,不免想起来晏朝中毒的事,一擡眼,和疏萤眼神碰上,但两人都没有再提起。
苏莲呈问:“你从京城来,我竟忘了问,你怎麽样?出了宫在京城都做些什麽?”
应春芜插话进来:“阿鹄?”
“是,您认识?”
疏萤哦了声,吹一吹茶水,继续说:“接着便是边关战事,陛下回宫,小郡王病逝,再加上朝堂……形势更加紧张,我无处可去,那个时候,也就只有陛下能护我周全了。陛下身边不能总用太监,申娘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便常常跟过去帮忙。就这样顺理成章,一直跟到了现在。”
苏莲呈叹道:“只是在皇宫,终究t有太多身不由己。更何况还是随侍帝王。”
“您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那你这次来淮安,是为了什麽?”
“我是要去南京。顺路到淮安,是为了看您呀……”疏萤鼻子又开始发酸,她怕自己再掉出泪来,便低头饮茶,一口清香甘醇的茶汤入喉,熨帖而心安。
从前的许多旧事,都已经成了各自心中沉埋已久的伤痛,她没有问,也不会详说。
大家都已经抛弃了过往,虽不能彻底忘记,但要放下心,就不免期待有个结局。
她只是匆匆经过的旅人,待不了多久就要走,这一次前来,或许也是最後一次来。
疏萤走的那日,正巧雨收云霁,苏莲呈和应春芜送她到巷口。
疏萤停了步,回头招手,两人一绯一蓝的衣衫在白墙黛瓦下显得分外明媚。
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苏莲呈静静立着,直到那道背影彻底消失,才转过身,慢慢往回走。
应春芜扶她回去,忧心忡忡:“您的病,若告诉了徐姑娘,兴许太医来了,能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