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确实。”
“所以,我认为王弘毅是单独行动,而且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计划没有安排周密。”
“难以想象,当王弘毅慌不择路地从车子前面跑过的时候,赵雪竟然还能一眼就认出他。他可是带着口罩的啊!自从他在1984年失踪以来,那大概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吧。都过去了二十多年,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变成四十岁的中年人……”
“嗯,一般的交情是绝不可能做到的。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李诚谅无比唏嘘地望着黑板上那对恋人的照片。以那样一种方式相遇,他们彼此怀着何种心情呢?无法想象。
“我明白了,这就解释了为什麽王弘毅的匕首会在赵雪手上。从那时起,他们两个恐怕一直保持着不为人知的关系,等待下一次机会出现——这一等居然又是十年。”
可是,还是有说不通的地方。李诚谅紧锁眉头。
如果这两个人决意杀死金大为,为什麽要苦等十年之久?还有最令他费解的一点——眼下这桩案子里,根本看不到王弘毅的影子。他在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
这时,副队长罗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李诚谅的思绪。
“邱队,姚医生已经到了。我们在隔壁会议室等你。”
罗峰提到的姚医生是永宁分局最资深的法医姚志远。金大为一案的尸检工作正是由他负责的。
“哦,马上就来。”邱剑朝门口应了一声,又笑着对李诚谅和刘思嘉说,“正好你们也一起来,听听专案组的新想法。”
“新想法?难道和尸检有关?”李诚谅问。
“没错。案发当晚,从晚宴开始到客人离开,赵雪始终有着明确的不在场证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如果人是赵雪杀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推定的死亡时间有问题,或者说——尸检结论被凶手误导了。”
李诚谅不明所以地跟着邱剑走进会议室。刚一落座,罗峰便将专案组的猜测开门见山地告知姚志远。
法医听後很是诧异:“不可能,我认为死亡时间的推定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们不是想要质疑你,姚医生,”罗峰说,“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做出推断的依据。”
“这个案子里面,最准确丶最值得参考的方法自然是尸温检测。各位都知道,人死後,尸体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和所处环境的温度相等。简单来说,以春秋季节的气温为基准,一个人死亡十个小时以内,尸温大约每小时下降一摄氏度,超过十个小时,下降速度则减半。”
“环境温度越低,尸温下降速度就会越快,是吗?”
“说得对。”姚志远将手伸向桌上的尸检报告,将其打开,“尸体所在的书房不间断地开着暖气,温度恒定在20摄氏度,类似春秋季节的气温,基本可以套用刚才所说的公式。再看尸体的送检时间,第二天上午十点。我们测量的死者的直肠温度为26。6摄氏度。人死後,尸温从37度或者再稍低一些的温度开始下降,降到26。6度所需的时间大致为十到十一个小时。”
“明白了。所以姚医生才认为,死亡时间在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
“这个时间也符合死者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以及尸斑丶尸僵之类的早期尸体现象。”
“如果说——”罗峰小心翼翼地提出假设,“房间里面的温度发生过变化呢?”
“老罗,你是说——有人调低了书房暖气的温度?”李诚谅恍然悟出罗峰话里的意思。
“正是。”
“如果是这样啊……”法医交叉双臂,眼珠飞快地转动起来,“这样的确会对判断産生影响。温度调得越低,理论上真正的死亡时间就越晚。”
“所以死者是有可能在十二点以後死亡的?”罗峰迫不及待地问。
“理论上是的。凶手杀了人以後,只要调低房间的温度——我想两到三摄氏度就足够了。等到尸体被发现前再调回来,就能让我们误以为尸体是在更高温度的环境下冷却的,推定的死亡时间就会超过实际的死亡时间一个小时以上。”
“姚医生,”李诚谅开口问道,“死者胃肠道里食物的消化状况如何?抛开尸温不谈,以此推定死亡时间会是什麽结果?”
“死者晚餐吃得很少,胃里只有非常少量的食糜,十二指肠内有部分被消化的食物。这样看,死亡时间不会早于饭後的两个小时,但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到五个小时。”
“死者是晚上八点十五分离席的,结束进食的时间应该更早。那就从八点算起,死亡时间的最大范围就是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一点。”
法医点头表示认可。
会议室里的空气顿时躁动起来,刑警们以热切的目光相互对视。
“不会错,”罗峰的声音带着兴奋,“客人们离开别墅的时间在十二点以後,赵雪一定就是在这之後动的手。她的不在场证明瓦解了!”
“好啊!我们离真相更进了一步!只差最後的证据了。”邱剑备受鼓舞似的一跃而起,挥动拳头。
在场所有人之中,只有李诚谅始终埋头沉思。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深夜。
“不对,或许根本不是这麽一回事……”他喃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