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今天小狐狸吃鱼了吗? > 设宴庆功佳话传世(第1页)

设宴庆功佳话传世(第1页)

设宴庆功,佳话传世

凌延与何知洲回宫的第三日。

早朝的钟声刚过,大殿内便已肃然。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朝服上的补子在晨光里泛着沉稳的光。

凌延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衆人,声音清晰地响起:“滁州河谷治水功成,渠坝稳固,汛期安然,此乃国之幸事。朕意于三日後设庆功宴,昭告天下,以彰治水之功。”

阶下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圣明。治水乃民生大计,此次庆功宴既能彰显朝廷体恤民情之心,亦能鼓舞天下官吏效仿实干,臣请旨协办宴席诸事。”

凌延微微颔首。这位户部尚书姓周,是前朝老臣,虽不善言辞,却向来务实,去年河工拨款时,曾顶着压力力排衆议,足额拨付了河谷所需的银钱,此刻由他协办宴席,倒也妥当。

“准奏。”他顿了顿,又看向礼部尚书吩咐:“典礼仪轨,便交由礼部拟定,需兼顾庄重与民心,不可过于铺张。”

礼部尚书连忙应下。此人素来精于礼制,当年凌延登基时的仪轨便是由他一手操办,虽偶有繁文缛节之嫌,却也从无差错。

散朝後,凌延回到御书房,刚卸下朝冠,何知洲便端着杯热茶走进来。

他穿着件月白色常服,袖口绣着暗纹的柳叶,见凌延眉宇间带着些疲惫,便把茶盏递到他手里:“刚回朝就议事,累了吧?”

凌延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顺势握住他的手腕往怀里带了带:“还好。只是想起些旧人旧事。”

他望着何知洲眼底的关切,忽然笑道,“方才周尚书请旨时,你猜我想起什麽?”

“想起他去年拨款时,被言官弹劾‘滥用国库’?”

何知洲挑眉,在他身边坐下,指尖划过茶盏边缘,“那时你还说,周大人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正是。”凌延低笑出声,低头喝了口茶,茶香混着何知洲身上的墨香,让人心里安定。

“还有徐尚书,虽爱讲究排场,却也知轻重。当年你我在初遇,他还派人送来过一套《礼记》,说是‘礼不可废’,如今想来倒也有趣。”

何知洲想起那套《礼记》,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那时他刚入京城,寄居在凌府,徐尚书不知从哪儿听说他“好古礼”,便巴巴地送了书来,结果被凌延随手放在了书架最上层,至今还蒙着层薄尘。

“他若知道那书被你束之高阁,怕是要心疼半日。”

两人正说着,太监总管李德全轻步走进来,躬身道:“陛下,英国公在外求见。”

凌延与何知洲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

英国公是开国元勋之後,手握兵权,性子刚直,去年党争最烈时,曾上书直言“党争误国”,被暂时搁置了兵权,如今倒是第一个主动求见的武将。

“宣他进来。”

片刻後,英国公大步走进御书房,他穿着身便服,腰杆依旧挺直,只是鬓角多了些白发。

见到凌延,他躬身行礼,目光扫过一旁的何知洲时,微微顿了顿。

当年何知洲因治水理念与朝中大臣争执,英国公曾在朝上公开支持过他“因地制宜”的主张,虽未深交,却也算有过几分默契。

“老臣今日前来,是为庆功宴之事。”

英国公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爽朗:“臣麾下有支亲兵,当年曾参与过黄河筑堤,深知治水之难。此次滁州之功,实该大肆表彰,臣愿献上年节时珍藏的佳酿,为宴席添些喜气。”

凌延看着他眼中的恳切,想起去年他被搁置兵权时的坦然,心里微动:“英国公有心了。朕记得你府中那坛‘女儿红’,是当年你长女出生时埋下的,如今拿出来,倒是应了‘共享喜悦’的意头。”

英国公朗声一笑:“陛下还记得!那坛酒本就等着值得庆贺的大事,如今滁州渠成,正是最好的时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