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不少站姐都突然明白了赛文婷相较于其他偶像,在活人感上更强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团队自给自足的超高匹配度。
更重要的是赛文婷和秦黛雅一样,是属于那种懂得通
有秦黛雅这麽频繁。
可在赛文婷在偶像团体里超大的人口基数下,只要他们每个人在舞台上抓准一次机会,就能够为整个舞台增色不少。
而这也正是团体相较于个人的优势。
偶像团体能够靠着一群人的分担,在一场演唱会的连续多首歌里,持续保持营业状态。
但若是换了Solo艺人,虽然这些人里也存在着像秦黛雅这种天赋异禀到只要一出现,就一定能够高质量营业的天才。
可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营业。
这种模式一场两场还好,但若是长此以往,一个人的Solo歌手迟早会出现心力交瘁的情况。
而且更要命的是对于她们那些口味被养刁了的粉丝而言,你稍微放轻松一点儿,等待你的就只会是类似"灵气没了"这样根本无从下手的评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秦黛雅放弃成为艺人,对她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至少眼下这个舞台虽好,但却绝对不是一个艺人最为合适的常态。
艺人需要学会藏拙,就像很多大公司在策划艺人的时候,经常会用在几次优质回归中间,穿插一些相对平凡,甚至一般的歌曲一样。
为的就是能够让观衆对艺人的歌曲有一个合理的起伏。
不然的话若是一直给偶像好歌,且不说制作团队的歌曲储备能否跟上,就单说粉丝的口味被养刁以後,就很难再让原本的好歌,再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麽很多小型经纪公司出的歌曲,会在连续几首好歌後,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原因。
那不仅仅是因为公司曲库的难以为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观衆对于歌曲,已经有了一个过高的预期。
这种情况在偶像市场这个跟风赛道上就更是尤为的明显。
很多发布时不被看好的歌,只要後面逆袭火了,就会有一堆粉丝不顾当年言论的稳上来。
所以平心而论,以秦黛雅这种情况,若没有一个专业,且足够有远见的经纪公司帮他策划。
未来她注定会因为这种不懂得持续输出的方式,而吃大亏。
这是每一个有经验的站姐,在看到秦黛雅这种近乎百分之二百的舞台模式後,发自内心的第一反应。
但很显然此时此刻的她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在意这些。
她不是艺人,她也没有准备出道,所以眼下不管她的营业强到多麽离谱,也完全不用担心会有什麽意外出现。
甚至对于她们这些站姐而言,还刚好可以借此搞一波宣传。
以秦黛雅现在的情况下,只要她不以艺人的身份经常上舞台。
像这种隔段时间偶尔一次的舞台,就很容易塑造成那种最适合拿来拉踩的"白月光神舞台"。
站姐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在不久之後的将来,一大堆不清楚情况的粉丝,用秦黛雅的舞台视频,去拉踩其他爱豆的样子。
最关键的是这个舞台质量已经完全超模到了别说现役,就是放到曾经最巅峰的二三代,也完全少有敌手的程度。
那一刻讲真,不少对秦黛雅印象比较好的粉丝,甚至开始庆幸秦黛雅没有真的出道。
因为如果她真的以现在这个业务能力出道。
届时且不说她能够在娱乐圈混多久,就单说那些大公司,就不可能允许这样一个完全超模,到让自家女艺人无法营销实力与美貌的存在。
劣币驱逐良币虽然可耻,但在市场的竞争下绝对不是什麽稀罕事。
而以P社当年的那点儿资本,不好意思秦黛雅如果当年真的出道了。
届时她或许会火上一阵子,但基本上只要出现了一点捧她,并使其触及到大公司,或者圈内其她艺人蛋糕的情况。
秦黛雅就必然会被黑得体无完肤。
而按照P社一直以来的能力和保护水准,别说偶像艺人只是快销品。
她们甚至怀疑P社有可能会在大公司的威逼利诱之下,直接将秦黛雅的艺人合约转卖。
然後就更不用说成为眼下这种白月光一样的存在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秦黛雅的人生虽然有遗憾,但她也确实拥有了一个稳定且对她而言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