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霍云诀开始参与夺嫡之争,与霍云鸿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
两人数次交锋,皆势均力敌,难分胜负,朝堂局势也因他们的争斗愈动荡不安。
然而曜帝为平衡朝局,对兄弟两人的这场储位之争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后索性放任不管。
直至年前,北境一封加急军报如惊雷般传回京都,引起了各方轰动。
原来,燕凌国竟趁着沈大将军巡视辽城防线空虚之际,率领大军以雷霆之势突袭北望城,妄图撕开南曜国边境的重要缺口。
所幸留守的北境将士们勇猛御敌,不仅成功击退了敌军,更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直逼燕凌国都城,打得对方丢盔弃甲,气焰殆尽,毫无反击之力。
最终,燕凌国君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场跪地,俯称臣,北境之战大获全胜。
捷报在大殿上宣读完毕,满朝文武欢呼雀跃,一片欢腾。
曜帝闻听喜讯,龙颜大悦,当即下旨犒赏三军,并特准此次立下赫赫军功的将士们班师回朝,于京都论功行赏。
大军凯旋之日,京都城内热闹非凡。百姓们夹道欢呼,迎接英雄们的归来。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场举国欢庆的盛事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愤慨的秘密。
此次立下头等军功之人,竟是一位戍边多年毫无建树的老将。
而真正的功臣,却是宁子骏。
这次战役中,是他凭借出色的战术指挥,率领将士们冲在前线奋勇杀敌,成功击退了燕凌国的入侵。
但这老将仗着自己资历深厚,又攀附上了二皇子霍云鸿这棵大树,在军中肆意妄为,经常对宁子骏百般刁难,极力压制他的才华,丝毫不给他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他视宁子骏为眼中钉,多次以“资历尚浅”为由打压他,甚至在战场上故意将宁子骏调离关键战线,只为独吞战功。
在大军冲进燕凌国皇宫的最后关键时刻,这老将更是厚颜无耻,他抢先一步抓住一个太监,逼其带路前去捉拿燕凌国君,从而抢先一步取下功,将宁子骏的功劳据为己有。
回朝后,老将凭着冒领的军功被曜帝重赏,官拜三品,风光无限。而真正浴血奋战、功不可没的宁子骏,仅仅被提升为副将,与应有的荣耀失之交臂。
他带着满身的伤痕与一腔愤懑回到宁侯府,本以为能得到家人的安慰,却不想刚一进门,便遭到了宁侯爷的冷嘲热讽,宋氏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对他百般挖苦。
宁子骏失望至极,也懒得与他们计较。他默默前往祠堂,祭拜完母亲傅锦叶后,便径直来到曦园,想要寻多年未见的妹妹宁子青倾诉心事。
可当他踏入曦园,只见园内一片冷清破败,早已人去楼空,哪里还有宁子青的身影。
宁子骏惊觉不对劲,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急忙抓住一个神色慌张的下人逼问,这才知晓了宁子青这些年来所遭受的种种磨难。
得知真相的宁子骏,义愤填膺闯进书房厉声质问宁侯爷,誓要为宁子青讨回公道。
没想到,宁侯爷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当着宁子骏的面将宁子青的所作所为大加痛斥,满嘴尽是刻薄难听的话,极尽羞辱贬低宁子青。
宁子骏大受刺激,他从未料到自己的父亲如此偏执狠心,竟对自己的亲生女儿这般薄情寡义。
他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中年男人,心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终于,宁子骏忍无可忍,在书房里与宁侯爷争吵起来。
两人大吵了许久,最后,宁子骏气得全身抖,他痛恨地指着宁侯爷的鼻子,撩下一句“你不配为人父”,便毅然冲出宁侯府,纵马奔去二皇子府邸要人。
当日,霍云鸿进宫未归,侍卫们拦不住气势汹汹的宁子骏,只好匆匆跑去通知陆衡前来处理。
陆衡本就知晓北境之战的内情,对宁子骏这样的人才十分欣赏,因此想出面替霍云鸿将宁子骏收入麾下。
可宁子骏心中始终对那位抢了他军功的老将耿耿于怀,听了陆衡的话,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着脸愤然拒绝了陆衡的招揽。
言语间,更是对霍云鸿嗤之以鼻,毫不留情地奚落霍云鸿识人眼力极差,居然任用老将那种名不副实的人为他效力。
陆衡被他呛得哑口无言,又见他态度强硬,执意要接走宁子青,担心他会大闹一场,引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