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七国都有各自采盐地,但除了齐,盛产海盐,能勉强自给自足之外。
秦,楚,赵,魏,韩,燕,在盐方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根本就不够吃。
因为即便是盛产海盐的齐国。
还是少不了从百越进口白盐。
原因很简单。
古代海盐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过晾晒方式提取的海盐含有大量的杂质,这使得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海盐无法直接食用。
直接吃会死人,想要达到吃不死人的水准,需要大量人工过滤,耗时耗力不说,而且产量不高,还不如去想办法开采井盐来的实在。
如今有了更好更方便的白盐,也就是越盐。
齐国现在已经把自家海盐产地关停了大半。
其实从地理环境层面上来说。
秦,楚,赵,根本就不缺盐。
因为按照秦楚赵三国如今的国境覆盖面积分析。
就会发现上天真的非常优待中原这片土地的人。
秦国有自贡井盐,从东汉一直到明清时期,一直都是重要盐产地,然而现在还没有发现。
赵国境内有池盐,从西周就已经开始开采,可开采难度非常之高,池盐产量一直上不去。
楚国境内有盐城,这里的人信奉煮海成盐,但和齐国情况差不多,耗时耗力产量还不高。
。。。。。。。
随着秦,赵,燕,魏,齐,五国确定采购数量和具体估价之后。
最后才轮到了新来的韩国商人和楚国商人上前提交采购和估价。
楚国自是不必多说,楚国早就想和百越缓和关系了,也早就想光明正大进口盐糖了,他们受够了七国商人一层又一层的重复加价。
至于韩国,随着天和夜幕达成了合作,换取了夜幕对于韩国流民的支持,理所应当,天对外韩国这个不开放之国开放了商业合作。
只是韩国不像赵燕能拿出大量牛羊马。
只能用擅长的强弓劲驽换取三白一茶。
至此。
赵燕的马羊牛,以汗血宝马为主,羊牛为辅。
秦楚的牛羊马,以大量牛羊为主,战马为辅。
魏韩还有粮食和兵戈。
魏主粮食,韩主兵戈。
再加上齐。
稷下学宫,人才引进。
七国财富,尽入百越。
有时候。
财富不单单是指所谓的金银。
而是财富能买到的实际物资。
如果金银买不到东西。
纵使你有万金又如何?
。。。。。。。。。
“信不辱命,人已带到!”
这个时候的少年韩信一本正经和一名身穿大红官袍的百越官员,交接这种包含了少量农家子弟和大量韩国流民的万人队伍。
秦国崇水德,水能克火,故而崇黑,楚国崇土德,土能克水,故而崇黄,至于燕,赵,韩,魏,齐,也有自己崇尚的五行。
百越之地在天的影响下。
大部分人崇尚的是火德。
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