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轻哼一声,骄傲地说,“还不知足吗?你知道我准备这些东西费了多少工夫?别人求都求不到我的教导呢。”
徐妙云还在自我炫耀,朱玉英却突然眼睛一亮。
朱玉英鬼鬼祟祟地靠过来,献计道:"母亲,眼下就我们姐妹几个,确实有些乏味。
不如多找些人来,一则让我们姐妹有个伴,二来您这些精心筹备的东西,也可让别人沾些光。”
徐妙云瞄了眼朱玉英,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意图——无非是贪玩求热闹罢了。
但这个主意倒真让她有些动心。
自己只教自己的女儿,这算什么能耐?
可上哪儿去找些合适的人呢?
徐妙云尚未开口,朱玉英已经替她想出了办法:"母亲向来心慈,不是常说下面那些将军和校尉家的孩子没人教养吗?咱们找些年龄相仿的来,他们肯定愿意的。”
徐妙云默默点头。
这主意似乎。。。还真行。
不过徐妙云的想法与朱玉英不尽相同,她想到,这样不仅能让那些将军校尉感激,还能更稳固丈夫的地位。
想得越多,徐妙云越觉得心动。
但她看着朱玉英那急切的模样,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你急什么?这事还得你父王点头,等以后找个机会跟你父王商议再说。”
徐妙云是想有所作为,但她不会做任何拖累朱棣的事。
要是朱棣对此另有想法,那她也只能放弃。
。。。
李武喝了一个时辰的酒,便已清醒大半,这让李武不得不感慨年轻的身体就是好。
他曾经体验过中年那种无力感,喝醉后总要一天才能恢复,根本缓不过来。
保温杯泡枸杞,真是一种无奈却必须的生活方式。
酒醒后,李武想起了正事,找到了张玉清,将燕王给他的田契交给了她。
张玉清接过田契后,没有表现出丝毫喜悦或兴奋,而是满脸惊恐地问:"燕王为何又要给你这么贵重的东西?'
随即,张玉清的声音再次响起。
"是不是要让你去做危险的事?孩子啊,听妈说,咱们别贪小便宜,家里穷点就穷点,总能过得去。
而且你现在收入不少,犯不着拼命,这事让别人去做吧。”张玉清急切而固执地劝说李武。
李武愣住了。
这是什么逻辑?
但下一秒,李武的目光落在了田契上。
这东西,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重要,还更有分量!
---
去田地庄子看一看
家里穷怎么办?
李武带着现代人的商业思维,本能地想做买卖,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想法与之大相径庭。
除了做官领取俸禄外,无论是士绅还是平民,脑海中的下一念头便是购置田产。
我或许钱财不多,但绝不能没有土地。
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当时人们的意识之中。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对土地的执着,即便千言万语也难以详述。
尤其在这个物质匮乏、粮食直接决定金钱价值的时代,没有土地便意味着缺乏安全感。
而且,那个时代的粮食产出本就有限,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乱,首当其冲挨饿的就是那些无地之人。
这让张玉清怎能不重视这份田契?
此外,田地与房屋不同,并非你想要就能买到的。
许多人哪怕生活拮据,也会牢牢守住自己的土地。
李武苦笑着说道:“娘啊,您别胡思乱想了,这是我立功所得的赏赐,今天才送来,您别担心,燕王也没让我去做什么危险的事。”
“真的?”
张玉清狐疑地盯着李武,“你可别糊弄你娘我这种妇道人家。”
“放心,绝对没骗你。”
经过李武多次保证,张玉清才终于放下心来。
然而,刚放下担忧的张玉清,转眼间又像捧着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手中的田契,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