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默然无语,深深吸了一口气。
薛禄递上骨灰盒与抚恤金后,略作宽慰便陷入沉默,毕竟外人无法真正体会这份痛楚。
接着,他们继续前行,第二户、第三户……直至第五户。
第五户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壮汉,他曾多次斩敌立功,却终因体力耗尽,未能得救而英勇殉职。
那个少年才十五岁,未来将成为李武的同伴,一同再次奔赴战场,经历生死考验。
就在李武准备离开这家的时候,少年冲了出来,仰起头,含着泪问李武:
“我父亲在战场上是否害怕过?”
李武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曾。
你父亲英勇无比,不少敌人都因他而退却。”
“我就知道,我父亲跟我说过,当了兵就不再惧怕死亡。”
少年骄傲地说着,眼泪却不停地涌出,他使劲擦掉,似乎想抹去悲伤。
“我听人说你是百户,以后我也想跟着你当兵,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也无所畏惧。”
“你叫什么名字?”
李武问他。
“曹小满。”
“我相信你。”
话音刚落,李武转身先行出了院子。
此刻的小岭庄随着军中年轻人的归来渐渐热闹起来,但这种热闹里夹杂着几分悲凉。
李武叹了口气,环视四周。
这世上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村落,为了大明,为了我们的民族,流尽了祖辈的鲜血,然而这个世界对他们又有几分公平?
大明初年还算不错,越到后来越艰难,甚至到了后期,许多百户把那些毫无希望翻身的军户当作自家私奴随意使唤。
这对军户来说是多么不公平啊。
再看看那些世袭的八旗兵士,待遇又是多么优厚。
李武心想,他来到这个时代,若有机会,定要为这些军户做些什么,否则心中不安。
正想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笑着喊道:“李百户?”
李武回过神,转身一看,开口道:“金叔,您别见外,您比我爹年纪还大,直接叫我李武或李大都行。”
金叔一本正经地摇头:“不成,规矩不能乱,我儿子回家跟我讲你成了百户,我可高兴得很,你爹要是还在世,得知此事,肯定要拉着我们这些老家伙好好喝一场。”
李武听了这话,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笑着说:“金叔,您就别拐弯抹角了,谁不知道您总爱蹭我爹喝酒,有什么事直说吧。”
金叔嘿嘿一笑:“那我就直说了,前几天我去房山那边,发现永清卫好多军户都在挖药卖钱,我就琢磨着咱们能不能也这么做。”
额。
李武略感窘迫,毕竟这事是他主动提出的。
他略作思索道:“我们小岭庄附近也没什么值得挖掘的东西。”
金叔瞥了李武一眼,带着几分不安说道:“实话讲,北平周边也没啥稀罕物。
要说好东西,得去辽东。
你觉得咱们能不能组织一批人去那边捞点好处回来?小岭庄的人过得都不太顺遂,要是能跑一趟辽东,肯定能赚不少。”
“辽东?人生地不熟的,去什么去。”
“我熟。”
金叔认真地说,“我在辽东住了十几年呢。”
李武陷入沉思。
许久。
“这件事你容我想想,回头若可行,我再来找你。”
金叔对此并不意外,笑着回应:“好,你记住就行。”
说完便告辞离开。
李武回到住所时,脑海里还在盘旋着此事,确实挺实际。
军户中闲散之人不少,加上辽东的人参、皮货以及各类药材,都是值钱货。
但要弄到手恐怕不容易。
而且在大明境内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他或许还得托关系才行。
越想越觉得头绪繁杂,不知不觉已到北平城。
李武依然没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牙行,想把房子的事情敲定,这样手里有了钥匙和房契,也能拿回去当礼物送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