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镇海王1002大明镇海王 - 百度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第3页)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第3页)

……

李武一行人进入山海关后稍作休整,并顺便打听察罕的行踪。

薛禄、胡长勇等人都是可以信赖的。

就如同李武对于朱棣而言是可靠的那样。

然而李武吩咐众人搜寻线索时,依旧没有透露调查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除掉察罕,甚至连查探者的真实身份也没说明,只是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至于刺杀察罕的事,除非李武在行动时需要用到谁,他才会告知,否则他是不会告诉薛禄等人的。

察罕和赵金虎的假身份是由朱棣在北平发现的,基于这一点,李武等人不至于盲目行事。

他们花了两天时间,通过一些手段,从关口守卫那里得知察罕等人前往了铁岭卫。

李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铁岭卫的地图位置,他仔细思考这条信息的可靠性。

铁岭卫可以说是大明边防要塞之一,紧邻着阿扎失里的泰宁卫,而阿扎失里与察罕的父亲纳哈出曾属于同一阵营,都是拥护旧主的势力。

但纳哈出在金山之战败于大明后归降,特别是在也速迭儿篡位弑君之后,更加忠于大明,而阿扎失里却始终率领部族对抗大明。

不仅如此,他还拒绝承认也速迭儿为蒙古大汗。

由于头脑简单,他在两次失败后才愤然投降大明。

大明随后在白城、齐齐哈尔、兴安盟等地设立了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三个卫所,但这三卫与其他卫所有所不同,属于“属夷”

性质,它们依然保持各自的部族建制,大明对其控制力有限,主要是利用这些部族抵御其他蒙古部落。

目前泰宁卫是三卫中最强大的,地位举足轻重,与其他两卫关系密切。

这与李武所知的有些差异,他原本认为朵颜卫最为强大,否则为何兀良哈三卫在后世又叫作朵颜三卫?

不过李武并未对此过多纠缠,当下是当下,未来是未来,谁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何事。

李武轻轻敲击桌面,阿扎失里与察罕的关系想必不错,毕竟察罕的父亲和阿扎失里是同僚。

铁岭卫与泰宁卫相邻,因此察罕前往铁岭卫的可能性很大。

到了铁岭卫,再去泰宁卫拜访阿扎失里?

可能性极大。

但此时察罕的举动却值得深思。

阿扎失里因失烈门和捏怯来的事件对大明的封赏并不热衷,且与他有怨的也速迭儿已死,新任的蒙古可汗额勒伯克上位,这令阿扎失里更加犹豫。

据朱棣的情报,阿扎失里似乎有意参与今年冬天的蒙古部落。

此事变得愈发有趣。

李武嘴角微扬,看来必须先到铁岭卫看看了,他隐约觉得一场大戏即将在那里上演。

那么,出发。

恰好,在朱棣提供给李武的名单中,驻守清河关的铁岭卫千户正是朱棣的人选。

这一助力正合时宜。

……

辽东自春秋战国时燕国便在此修筑防御要塞,到了隋唐时期,随着汉民族从内地迁居至此,辽东渐渐成为汉人的土地。

接着……

轮到大明登场。

这片土地重新归于汉人统治后,朱元璋通过设立卫所、迁移民众、调动军队等一系列举措,不仅稳固了边疆,也让更多汉人在此扎根繁衍。

只要有汉人,就会有耕种,他们不在乎这片土地过去用于何种用途,只要能开垦,便会尝试种植粮食。

一旦有了粮食产出,这里便有了根基,逐渐影响着渔猎民族,让他们学会靠双手谋生,而非一味掠夺。

汉民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们具有强大的开拓能力,能让贫瘠之地焕发生机。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辽东如今已呈现出富庶之地的气象。

自李武等人离开关卡后。

天地广阔,纵马驰骋之外,越来越多的耕地映入李武眼帘,既有农田也有军田,处处洋溢着希望的气息。

队伍在路上毫不停留,飞速前行。

起初大家充满好奇,纵马奔驰时也感到无比畅快,然而数日过去,便有人愁眉苦脸,话也不想多说,每次下马都恨不得亲吻大地。

李武见状只是笑了笑,并未言语。

顾明瞧见后,立刻笑得合不拢嘴,“这才几天就觉得累了?想想年前我和老李他们去漠北勘察乃儿不花,连续一个多月都在马背上度过,每天睁开眼就上马,有时晚上也只能趴在马背上休息,可谁也没喊过一句苦。”

这事薛禄等人大多都听过,平日里喝酒时李武他们也常以此自吹自擂。

但以前薛禄他们听归听,对一个月的马背生活并无直观感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