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仅从一个角度分析未免有失偏颇,但我们从后往前看这些历史的时候,总会现,那些高度集权的皇权至上的朝代里,看似权力滔天的宦官、权臣背后总有个皇帝美美神隐了。
思来想去,又联系到秦桧赵构这对黄金搭档,不得不令人喷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回大元国的太监齐尽忠,按照原书的历史背景居然似乎设定在明代来看,估计也只是个皇帝的挡箭牌罢了。
军事方面,据谢灵伊所述,蒙古的乞颜部这几年在帝国北面迅崛起,形成对大元北疆的严重威胁。而朝廷对乞颜的应对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当然了,这些话都是宁时自己根据别人的只言片语拼凑出来的,谢灵伊说的时候还是不以北部游牧民族为意的,毕竟已经太平了百年之久,而且她身处江南最富庶的人家之一,自然对这些危患并无感觉。
此外,令人在意的消息是:香铺已经在谢府以及慈涟的苦心经营下顺利开业了,本来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的店铺仅仅是在她的催促下才试水一下,却不成想在她病倒的这段时间里订单竟已经供不应求,到了金陵家喻户晓的地步了。
更有甚者,短短十数日间,已有不少来自姑苏、扬州的富商上门,提出以高价采购香料并带回自己所在的城镇售卖此类事情。
来自现代的熏香到了古代就是有这么降维打击,令宁时稍感意外的是,作为对照组的那家平价的店铺的生意也不算太冷清,也会有一些家中有些小产的子弟来买与心爱的姑娘。
谢灵伊和她转述铺子的盛况的时候,她心不在焉地听着,却被眼前少女眼中的眉飞色舞的神采夺去了注意力。
谢灵伊说,待到七夕,她组织了一场为香铺召开的登台献艺环节,非关风月,仅为商业宣传,顺便应用一下宁时所说的广告理念。
那时候宁慈涟姑娘也会登台献艺,慈涟姑娘说很希望宁时去看看。
谢灵伊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说不出的酸,但是很快便被另一种少女怀春的心事所冲淡。
她的意思是趁着七夕佳节,要和早就暧昧多时的王子玥出去赏玩,听得宁时本就不舒服的全身更不舒服了起来。
她差点忘了,谢灵伊居然是直女。
不管怎么说,她对王子玥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若是他敢和自己的酒肉朋友谢灵伊——咳咳,敢和谢小姐约会,她必要做个搅局者。
鬼知道谢灵伊为什么会这么喜欢王子玥,鬼更不知道为什么谢灵伊会对仅仅是面目和她的救命恩人阮清仇相像又不打不相识的宁时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好意。
好吧,说着鬼知道已经把理由全都讲完了可还行?
不过,话分两头,宁时病中念叨的牙刷之类的东西,谢灵伊也表示她也在紧锣密鼓地试验当中。
这时候宁时就会微微一咳嗽,打断谢灵伊的话,把之前灵光一闪的想法宣之于口:“你们金陵可有一些精通手艺的铁匠或者工匠?工程师?通才?明家?”
她可没忘了带着大元国工业革命的想法,怎么着都得先搞个内燃机或者改善一下农田水利设施吧,顺便——借着明创造的东方让谢灵伊把她引荐到谢禛那里,以此为跳板一步步靠近古代的权力中心——即皇帝。
不从科举的路子上来实在是她肚子里没二两墨水,也咨询了系统,就算把八股文成的这个技能点点了,其余的策论啊四书五经啊她更是抓瞎,而且科举费时太长,晋升太慢,不如另寻出路罢了。
反正有挂,走哪一条道路都比科举好。
她既然身来一遭,最好是能做一个可以在朝堂内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手握权柄才是令人安心的事情,退一万步,最起码也是做一个皇权特许的官商,所谓“红顶商人”。
毕竟她这次来一趟古代已经深深地体验了一遭没有权力和金钱的普通人过得有多不称心如意了。
很多时候,她回想,是不是她那时再多掌握一些力量,便不会导致那样一些苦果。
是否会有更好的路去做之前的那些事情?
这头谢灵伊听了宁时想找工匠的言,会先是一愣,随后勾唇一笑,眉梢微挑:“哎呦,我当你病得都快喘不过气了,原来你还记挂着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你要这么说的话,金陵城里什么没有?不过啊,这些工匠匪类,我可懒得搭理。”
她随手撩了撩鬓边一缕头,语气半真半假地调侃:“但你这么在意的话,我肯定会叫下人去找的啦。你就躺床上等我消息吧。”
虽然宁时很想吐槽一下科学家、工程师这类角色怎么着也不算什么匪类,但还是没出声。
毕竟古代和现代的观念差异挺大的,现代(起码她穿越前的国家是的)尊崇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古代不吃那套,讲的是“士农工商”四级划分。
先,这种划分的核心是儒家“重道德、轻功利”的观念。
士被认为是社会的精神和治理者,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掌握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因此被赋予最高的社会地位。
读书做官不仅是个人追求的理想,更是被视为“正道”,因为士的职责是用道德和智慧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农民的地位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