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视角中看过去,就是有一位清清秀秀的年轻秀才,这段时间流连花丛,从小甜水巷口第一家挂栀子灯的店铺开始,一家一家挨着逛。
这人每日泡在软玉温香花丛中,手里捧着只小本和毛笔,喝一口酒写两笔字,身边一连串的美娇娘,颇为肆意风流。
有娘子好奇,倾身过去问他在写什么,那位清秀书生便合了本子不叫她们看,笑道这是在写诸葛亮的锦囊呢,未到时候,可不能叫别人瞧见,瞧见就不灵了。
“郎君净哄骗我们。”小娘子轻轻锤他肩膀,他也不生气。
这些小娘子之间相互递话,都不约而同说起这位神秘漂亮的小郎君。姐妹们都说他人斯文,脾气好,潘貌沈腰,笑起来甜甜的可爱,说话又风趣又好听,是个顶罕见的好客人。
又有小娘子认出,这位郎君好像是传说中那位帮人做生意、犹如一尊聚宝盆的罗氏书坊少东家罗月止,听说被他点拨过的生意全都红红火火,能挣大钱!
传到后头,小甜水巷里头的娘子们都说,但凡见到这位罗郎君,就能赚到比平常更多的赏钱,连带着好一段时间运气都爆棚……
以讹传讹,都快把罗月止传成一条会讲话的锦鲤了。
罗月止哭笑不得,之后每进一家店,都觉得自己跟小绵羊进了狼窝似的。
那些乐工娘子都争着抢着要他进閣子里去听曲儿,好像她们才是来青楼楚馆里消费的!
还有些胆子大的小娘子,看罗月止成天带着笔写来写去,觉得他定是位极有才情的大才子,非拉着他叫他给填词,不填就灌酒、再不填就不让走了!
罗月止哪儿拉扯得过她们,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他那时候已经有点醉了,仗着自己两世为人,曾听过很多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别的主题,借着《碧芙蓉》的词牌格律,头脑一热,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给填进去了,什么“小窗影寥落,移下傩面,佳人萧索。幽闺深处,诉声声衷情。”
《碧芙蓉》又叫《尾犯》,据说是大词人柳永创立的词牌,全篇九十多个字,容量比较大,很适合搞些情节在词里头,正好方便了罗月止讲个完整的故事。
上半阕中俩人郎情妾意,下半阙更精彩,把朱丽叶假死,罗密欧信以为真,俩人双双殉情的事儿全给说了个遍。最后一句“望有来生,再把花钿拓”,把悲剧结尾贯彻到底。
小娘子们哪儿听过这样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好几个听完都红了眼眶。直说罗郎君填的这一曲《碧芙蓉》太过凄美,简直有如孔雀东南飞、梁祝化蝶一般了!
“罗郎君是从哪儿听来的故事,如此感人肺腑……那位罗密欧郎君也姓罗,难不成是罗郎君的族兄?”
有位小娘子太动情了,通红着眼睛拿手帕擦泪,一边擦一边带着哭腔问:“还请罗郎君告知奴家,这一对苦命的鸳鸯葬在何处,奴家若以后得了空,必定前去祭拜!”
她这么一说不要紧,又勾的好几个小娘子啜泣起来,手拉着手,都说要一起去祭拜!
罗月止被她们哭得酒都醒了,赶紧一个一个递帕子擦眼泪,焦头烂额安慰了半天,说这都是……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传说,真真假假连他都搞不清楚,坟茔在哪里,他就更是不清楚了。
可别找!找不到的!
“既然如此,咱姐妹有幸听到这样的故事,便一定好好好传唱出去。像这样生死相随的感情,至真至纯,绝不该湮没在红尘庸碌之中!”
乐工娘子们皆高声称是。
罗月止拦都拦不住,只得傻傻看着。
要说这天底下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一则是茶坊勾栏,二则是烟街楚馆。
不出三天的功夫,一位叫做罗月止的大才子写的《碧芙蓉》,已经传唱到了开封府大街小巷。那缠绵叵测的爱情、生死相依的忠贞,把整座城的人都感动了。
“阿止,你怎么回事?怎得去小甜水巷给人写词去了!”李春秋二话不说差人把罗月止叫回了家,劈头盖脸便是一顿训,“烟花之地,岂是好人家的郎君该去的地方!你爹爹不看着你,你转眼就变得这么风流了!”
罗月止跪在地上插不进嘴:“我……”
“生意人,偶尔需要应酬也是情有可原的。”罗邦贤想要帮忙。
“应酬?情有可原?你是不是也去过?”李春秋盯上了罗邦贤,冷冷问道,“你也去那小甜水巷喝过花酒,是也不是?”
罗邦贤:“……”
青萝抱着羊毛毡小笸箩路过书房,凑在门头听了会儿动静,转头问院子里晒被褥的王场:“场哥儿,夫人教训老爷和二郎君,已经有多久了?”
王场木着脸想了想,微微带着点结巴开口:“一、一个多时辰了。”
……
这故事能传到李春秋耳朵里。自然也能传到其它地方去。
延国公府中,赵宗楠静静放下手中的医书。抬头盯着倪四。
“小甜水巷?填词才子?”
他声音很轻,很温柔,脸色却不见多好看。
“流连花丛的罗郎君,是吗?”
作者有话要说:
罗月止:全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