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越传,玄奇色彩就越重,渐渐的已经没人在意真相了。
大家更愿意相信,大明是得了宝鼎的。
各割据势力听到传闻,一边下令禁止传播,一边派人去打探具体情况。
然而他们不封锁消息还好,这么一搞,大家反而更加愿意相信传言是真的了。
毕竟,如果是假的,上面为啥这么紧张?
至此事情已经失去了控制。
然后不出意外的,民间加工出来的传闻,开始影响到读书人。
再通过读书人,去影响到官僚阶层。
而受到影响的官僚阶层,都迫切的希望搞清楚,这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然而朱元璋却表现的很矜持,不论谁问,都说传闻是假的。
这就是从殷商故都挖出来的一尊普通铜鼎罢了。
啥?你问这鼎的具体来历?
咱正找人研究着呢,等出结果了再告诉大家。
然后他还严厉斥责了那些臣子:“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就算有天命,那也是顺应万民之意。”
“天下苦战乱久矣,万民之所盼不过是天下一统,不使骨肉离散。”
“诸卿应当体察民情,齐心协力早日扫平不臣,还天下太平。”
“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一尊来历不明的大鼎之上。”
此举自然得到了群臣的赞颂,陛下圣明,爱民如子,天命所归。
好听话不要钱似地往外蹦。
然后……谣言传得更厉害了。
有人说,陛下请了很多人研究,至今没有查清楚鼎的来历。
这说明啥?说明鼎的来历神秘啊。
如果真的只是殷商鼎,至于这么麻烦吗。
另一人反驳道:
放屁,那是没查清吗?是鼎的来历太大了。
事关重大,陛下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否则,你以为陛下为何派御辇迎接,为何到现在都将大鼎藏在深宫大内不肯示人?
总之,鼎的来历越传越玄乎。
而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越来越多的儒生加入了进来。
打着宝鼎的幌子,宣扬天命思想。
以儒生所代表的力量,他们一出手影响力就更大了。
宝鼎正式和天命画上了等号。
现在就算朱元璋站出来,说出宝鼎的真相,也不会有人信了。
李善长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是的,殷商王鼎确实没什么人认。
可一个来历神秘的鼎,却能引起无数人讨论。
这绝非朱元璋和马皇后能想出来的办法,也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个人的手笔。
真相就只有一个,马钰。
李善长脸色阴沉:“老夫还是小看你了。”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向外公布了大本堂陪读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