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还强调,这只是临时名单。
后续还会继续挑选才俊入宫陪读。
正如他所意料的那般,名单上的人家自然非常高兴,纷纷上疏谢恩。
自家有适龄孩子,却没有入选的,也摩拳擦掌准备立功把孩子送入大本堂。
李善长得知自家老三入选,面上表现的毫不在意。
心中却非常开心,更是松了口气。
拱卫司的事情发生后,若说他心里没有一点担忧,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朱元璋明显开始疏远他,更是让他感到惶恐。
现在自家儿子入选大本堂陪读,说明皇帝还是念旧情的,并不是真的要拿他如何。
这让他忐忑的心放回了肚子。
隔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一改近几日的消沉,再次变得高调起来。
我,大明文官之首,复活了。
-----------------
马府,院内大枣树下。
朱樉一边吃着井镇香瓜,一边还不忘说话:
“老马,没看出来啊,你小子还有这么一手。”
“只用一个破鼎,就将天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马钰也拿起一牙瓜边啃边说道:“这个功劳我还真不敢领。”
“我就是这么提了一嘴,真正能做成,靠的还是你爹十几年打下的基础。”
光靠民间自发传播,速度不可能这么快,也不可能传的这么广。
更不可能如现在这般,话题始终向着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一切,都是靠朱元璋十几年倾心打造的谍报系统。
亲眼见证了朱元璋是如何操纵舆论的,马钰深深的感受到。
他能得天下真不是侥幸。
难怪原本的世界他能弄出锦衣卫。
并不是因为胡惟庸案才搞的,而是早就埋下的伏笔,只是因为胡惟庸案将其由暗转明罢了。
要知道,现在话题可还没进化到‘禹王鼎’阶段,就已经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等将‘禹王鼎’这个概念抛出,那真的是不敢想。
朱樉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
“现在你知道我爹多阴险了吧,我告诉你,就你家至少得有十个密探。”
“你吃喝拉撒,他都一清二楚。”
马钰忍俊不禁,你可真是个带孝子,朱元璋有你这个儿子,也算是报应了。
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这事儿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以后不要再提。”
朱樉说道:“我又不傻,就是给你提个醒……”
然后他又说道:“你不是很讨厌我爹吗,怎么又愿意为他出谋划策了?”
马钰顿时不乐意了:“放屁,我那是看在姑姑的面子上,才出了点主意。”
“要不然,哼。”
朱樉反而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我还以为你被他的小恩小惠给收买了。”
“我告诉你,我爹很奸诈的,你可不能上了他的当。”
马钰:……
他为什么要帮朱元璋出谋划策?原因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