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无限告白昀山百度 > 第170章 告白(第12页)

第170章 告白(第12页)

既然如此,为什麽我们不能回到彼此身边,让这故事也有一个完美结局?我知道你在顾虑什麽。你自己像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刚找到一个岌岌可危的平衡,一个不完美但也还不坏的位置,你暂时不敢动了。这世上确实总有遗憾,正如在小说中,即使最後唐思烬和娄思源回到彼此身边,曾经的一切都会化为记忆的空白。

那是世界观所造就的哀伤记号,或许也是我一度悲观的证明。

但它并非不能够被打破。

事实上,到这一刻,我已决意将其打破。不论你的答案是什麽,我都将完成这个故事,并且给他们幸福。这跟布里奥尼的破镜重圆【19】不同。她是因为无力悲观和自欺欺人,可我的思路很简单:不管现实如何,既然他们那麽想在一起,而我恰好有这个决策权,那为什麽不呢?我完全不必扰乱小说内部的秩序,只需安插全套伏笔,故事会不留一点遗憾地结束在新起点。

而我在想,或许这也可以是我们的新起点。

当唐思烬和娄思源重逢于那道桥尽头,你与我也以不同方式窥见了彼此不曾示人的内心。那麽当正式脱离虚构人物的倒影,我们是否能在返回的新现实里重新相见?可我们真能“返回”吗?难道不会像游到一半的水妖一样,被打回无形屏障的另一端?那是虚构和现实间不可跨越的天堑,越过它,不再有我们为自己制定的完美结局,或许最终谁也抵达不了想去的彼岸。

事实上,十几年前,同一个问题经常如此纠缠我。关于虚构本身的意义,以及我究竟期待过它有什麽意义。

所以在那些断断续续构思中,我那些主角命运往往殊途同归:为了逃避那些被虚无缥缈编造而出的苦难,她们选择不断进入各自的想象之中,寻找又一无所获——主宰一方虚构并不能让人也左右现实。

真实世界不曾给任何人承诺,决定事件走向的更多是逻辑和因果,它们交织成网,一道道累积而上,有逻辑地将人拆散分裂。从来都没有人命中注定要在一起。是无数过去造就未来,顺从它总是必然的结局。

但当我使用“走向”“逻辑”“结局”等词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想到了写作本身?写作时我同样逃不过逻辑和因果,既然道理如此相似,那就让我们回到另一个之前提过的问题:

作者是“神”吗?

或者,在我们的头顶的究竟是无垠宇宙,亦或仅仅是又一位“作者”,苦恼着祂自己的微不足道的琐碎事情?

祂书写我们的秩序,架构我们的世界,但并不因此全知全能,或者肆意妄为。虚构中人物的来去同时受制于客观理由与作者的主观意愿,神和被神创造的世界从始至终都在相互控制。那是一种角斗,无休无止,却在往复循环中达成一种微妙的合作。

既然如此,如果能找到两者之间的缺口,人的血肉之躯,是否也能和这个世界所谓的运转规律相互抗衡?

从此再没有什麽不可改变。平衡可以重建,开关可以重新打开,“错误”的支点并不必然接踵而至崩塌的生命,更不存在什麽注定的结局。而我尽管不断强调自己熟知虚构和真实的区别,却仍想尽一切我曾认为自己无法企及之事,只为让它无限接近彼岸前的最後一道屏障,从此成为一种希望,一种对记忆丶过往丶创伤丶个体苦难与万物无常的抗衡。

那是个体对宇宙的抗衡,“人物”向“作者”的抗衡,也是我理解里,想象力的终极意义。

即使对于那遥远的未知存在来讲,我们可能仅仅等同于带来阅读快感的调味剂,但只要人们仍然相爱,仍不愿妥协,那就像我将对唐思烬和娄思源的成全一样,到了最後,这个作者也必将答应让我们以自己定义的幸福生活下去。

④⑦

已经四点多了。我得在柯护士下班前过去把东西给她,不然等明天你出院,再找中间人会很不方便(不用担心,我让司机送我,送完回家就睡觉)。我尽量在在几句内把信写完。

总之,我想说,我一直知道。

人心之间的缝隙,正如虚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客观存在,无法超越。

但一定存在一两个时刻,它们足够近了。

如果你也见到了这个瞬间。

你会选再次和我在一起吗。

20220420

Lys

PS: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给你几个选项吧,不然不论回答是什麽,估计你光组织语言又得三四五六七天。

对照表如下↓

不回复,并取消给我的最近一次点赞(我还是觉得就此结束是最好的结局。)

不回复,但给我的最新动态点赞(我可能还是需要更多时间独自想想。)

回复:

1(我们可以谈谈最近发生的事。)

2(我们可以找个时间见面,以普通朋友的身份谈谈最近发生的事。)

3(我们可以找个时间见面,谈谈复合的事情。)

④⑧

隐藏选项【m】:

”(我就在综合大楼下长椅那里等你,带花来接我回家吧。)

作者有话要说:

【全文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