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放学我等你喔 > 维也纳的冬天(第1页)

维也纳的冬天(第1页)

维也纳的冬天

番外篇:维也纳的雪与北京的晴

喻凯明裹紧了身上那件深灰色的羊毛大衣,厚实的羊绒围巾被他拉得很高,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被寒风刮得微微眯起的丶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他刚从音乐学院那座拥有精美浮雕和厚重历史气息的古老建筑里走出来,指尖还残留着练习室里那架斯坦威钢琴键特有的冰凉触感,以及连续几个小时钻研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带来的丶深入神经末梢的紧绷感。

一场不大不小的雪,正悄然飘落。细密的雪花不像北京那样洋洋洒洒丶气势磅礴,带着北方的豪爽,而是带着中欧特有的矜持与缠绵,无声地丶细碎地丶仿佛带着某种古老韵律般落下。它们轻柔地覆盖在湿漉漉的深色石板路上,覆盖在街边咖啡馆那些蒙着水汽的露天座椅上,覆盖在青铜雕像的肩头,很快便染上了一层薄薄的丶湿润的白,像一层细腻的糖霜。行人裹紧大衣,步履匆匆,靴子踩在积雪初融的石板上,发出沉闷而孤寂的回响,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喻凯明没有立刻回他那间位于老城区丶带点阁楼意味的租住公寓。寒意和练习後的精神亢奋交织,他需要一点缓冲。他熟稔地拐进街角一家招牌并不起眼却暖意融融的咖啡馆。推开门,浓郁的丶带着焦糖和坚果气息的咖啡香,混合着新鲜烘焙糕点的甜香,以及温暖干燥的空气,瞬间将他包裹,像投入一个温柔的怀抱。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便是飘雪的街景。点了一杯双份的Espresso。很快,小巧的白瓷杯被端上来,深褐色的液体表面浮着一层细腻的金棕色Crema,散发着强烈而醒神的香气。

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齐家豪几小时前发来的信息——那时维也纳还是深夜,北京已是阳光明媚的午後。

【今天北京终于放晴了!憋了好几天的阴云散得干干净净,阳光好得奢侈,把前几天积下的雪照得晃眼,亮晶晶的。抽空去了趟798,看了那个‘东方抽象与西方表现’的对话展,挺有意思的,策展角度很新颖。拍了几张现场和喜欢的作品,发你看看。】

下面附带着七八张照片。第一张是北京湛蓝如洗丶高远辽阔的天空,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像融化的金子,慷慨地洒满798艺术区那些充满工业朋克感的巨大厂房丶纵横交错的生锈管道和废弃的机械骨架。厚厚的积雪在强烈的阳光下白得耀眼,刺目,与锈迹斑斑的暗红色钢铁丶斑驳墙体上色彩斑斓丶充满张力的涂鸦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交响。第二丶三张是某个大型展厅的内部,光线设计堪称精妙,几束强烈的聚光灯如同舞台追光,精准地打在几幅占据整面墙的巨型抽象画上。画面以浓烈的钴蓝丶群青与炽热的橙红丶赭石为主调,笔触狂放不羁,颜料堆积厚重,充满了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仿佛将内心的风暴直接泼洒在画布之上。第四张则是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一束柔和的天光从高窗斜射而入,在光滑的水泥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光线恰好笼罩着一尊不起眼的青铜小雕塑。雕塑线条极为简约流畅,抽象的人体形态扭曲挣扎又蕴含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明暗交错的光影中静默伫立,散发着内敛而坚韧的气息。还有几张是展厅的局部,观衆在画作前驻足的身影,以及透过巨大落地窗看到的丶阳光照耀下雪後初霁的园区景致。

喻凯明没有急于回复。他端起小小的Espresso杯,抿了一口,滚烫而强烈的苦涩瞬间在舌尖蔓延,带来一种近乎疼痛的清醒。他放下杯子,手指滑动屏幕,一张张照片被他放大丶仔细端详。他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齐家豪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深色羽绒服(他好像总是那几件),背着鼓鼓囊囊的画袋,独自一人穿行在那些巨大的工业遗迹之间,阳光落在他微卷的丶可能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黑发上,给他苍白的侧脸镀上一层浅金色的光晕;能想象他站在那幅燃烧般的蓝色巨画前,微微歪着头,眼神专注而沉静,像在倾听色彩与线条的激烈对话,手指无意识地在随身携带的速写本边缘轻轻摩挲;更能清晰地看到他驻足在那尊光影中的小雕塑前,长久地凝视,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用自己的呼吸去感受那青铜的冰冷与内在的生命热度,思考着光影如何塑造形体,沉默如何表达力量。

Espresso的香气在鼻尖萦绕,窗外湿冷的雪景与照片里北京刺目的阳光和粗粝的工业美学在他脑海中形成奇异的对比。他点开对话框,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片刻,然後缓慢而认真地敲下一行行字:

【雪景真干净,白得晃眼,看着就感觉暖和(虽然隔着屏幕)。阳光下的钢铁和涂鸦,有种废墟重生的力量感,很‘798’。那幅主打的蓝色巨画,色彩确实炸裂,像深海漩涡撞上了火山喷发,张力强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压迫感…你站在它面前什麽感觉?那小雕塑…】

他停顿了一下,把照片中雕塑的特写再次放大,仔细看着那光影切割下的简约线条,

【…真不错。在那麽喧嚣强烈的展品旁边,它像一块沉入深水的黑曜石,安静,但内核的力量感一点不弱。构图和光影捕捉得太好了,这照片本身就像一幅画。让我想起你素描本里那些安静又充满张力的速写。维也纳也在下雪,不大,但湿冷得很,粘人。刚结束四个小时的巴赫‘酷刑’,手指快冻得没知觉了,敲琴键像敲冰块。】他想了想,又带着点自嘲和怀念补充了一句,

【想念北京干燥的冷和…无所不在的暖气了。这湿冷,魔法攻击,防不胜防。】

信息发送成功。他放下手机,身体向後靠进柔软的沙发椅背,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远行。他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细雪依旧无声而固执地飘落,将窗外的世界晕染成一幅朦胧的丶带着水汽的铅笔画。咖啡馆里流淌着慵懒的爵士乐,一把萨克斯风在低吟浅唱,旋律忧伤又带着点漫不经心的优雅,与他指尖残留的巴赫赋格那精密丶理性丶充满建筑感的旋律在脑海中奇异地交织丶碰撞,形成一种微妙的丶属于此刻维也纳的情绪底色。

大约过了近一个小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路灯在雪幕中晕开昏黄的光圈。手机屏幕终于再次亮起。是齐家豪的回复。北京此刻应该是华灯初上的傍晚时分。

【湿雪更冷,寒气能钻到骨头缝里,注意保暖,围巾手套都捂严实点。巴赫…《哥德堡》?练到第几变奏了?指尖冻僵还能弹出那复杂的复调,算你厉害。(笑)暖气确实舒服,尤其从外面冻透了回来,简直是天堂。】後面紧跟着一个新的音频文件。

喻凯明立刻戴上耳机,按下了播放键。一阵舒缓而略带忧郁的旋律流淌出来,是齐家豪自己弹的。不是德彪西,也不是肖邦,而是一首喻凯明从未听过的丶带着明显东方五声音阶韵味的简单钢琴曲。旋律并不复杂,甚至有些质朴,节奏也带着点初学者的谨慎和生涩感,音符之间的转换偶尔能听出细微的迟疑,显然是刚上手不久。但流淌在其中的情绪却异常真挚动人——像冬日午後,一缕微弱的丶却执着地穿透厚重云层的阳光,带着淡淡的丶抚慰人心的暖意,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丶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挂念。曲子的结尾几个音符处理得有些笨拙地延长,带着一种欲言又止的馀韵。

喻凯明忍不住无声地笑了,笑意从眼底蔓延开来。他能无比清晰地想象出那个画面:齐家豪坐在北京租住的那间可能不大丶但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小屋里,书桌一角摆着那架八成是二手淘来的丶功能简单的电子琴。他可能对着手机上的乐谱APP,或者某个入门教学视频,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近乎严肃,笨拙地丶小心翼翼地按下每一个琴键,反复练习着这段简单的旋律。那份在生疏技巧下掩藏不住的真诚心意,那份试图用对方熟悉的语言(音乐)来表达关怀的笨拙努力,比任何华丽的演奏都更直接地击中了喻凯明的心房。他仿佛能听到琴键被按下的塑料声响,能闻到空气中若有似无的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

他听完一遍,又默默地丶完整地听了一遍。咖啡馆的背景爵士乐成了遥远的陪衬,耳机里那生涩却无比温暖的旋律才是此刻他世界里唯一的主角。他回复道:

**【新曲子?自己尝试写的?很…特别。旋律简单,但听着心里很静,很暖。像…晒了一天太阳的旧棉被,蓬松又安心(我知道比喻有点怪,但就是这感觉)。巴赫是《哥德堡》,刚啃完第15变奏,卡农那段,手指头快打结了。热咖啡续命成功,手指终于找回点知觉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弹得…比我想象中好多了。有进步。真的。】

北京那头,齐家豪刚吃完一碗楼下小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回来,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看到喻凯明的回复,特别是那句“晒了一天太阳的旧棉被”,他忍不住低声笑了出来,嘴角弯起一个明显的弧度。他看了看自己放在小书桌一角的丶略显廉价的电子琴,又看了看窗外北京傍晚时分车水马龙丶霓虹初上的喧嚣街景。他回复:

【不是自己写的,网上搜到的一个国内作曲者的小品,叫《冬阳》。觉得调子…挺应景的。瞎弹的,没几个音,别笑话就行。晒过的旧棉被…嗯,这形容…还挺贴切,闻着味儿了(笑)。】*他顿了顿,想到喻凯明在湿冷的雪天里,独自在空旷的练习室与艰深的巴赫搏斗,指尖冰冷僵硬的样子,心头微微一紧,又认真地补充道,

【《哥德堡》太耗神了,别熬太晚练。早点回去,泡个热水澡,暖和暖和手指头要紧。】

维也纳的夜色已深,咖啡馆里的人渐渐稀少,只剩下角落里一对低声交谈的情侣和吧台後擦拭杯子的侍者。喻凯明看着齐家豪字里行间的关心,字字朴实却熨帖,心里那点异乡深冬的湿冷和练琴後的疲惫感,仿佛真的被驱散了不少,留下一种干燥而踏实的暖意。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颈,穿上大衣,围好围巾。走到门口,他停下脚步,拿出手机,对着窗外依旧无声飘着细雪的街道丶昏黄路灯下拉长的影子丶被薄雪温柔覆盖的咖啡馆木质招牌以及招牌上凝结的水珠,调整角度拍了一张照片。湿冷的空气让镜头蒙上了一层薄雾,反而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而忧郁的诗意。他发给齐家豪:

【准备撤了。维也纳的夜,湿漉漉的雪,和一杯Espresso的馀温。

发送完,他推开门,重新走进细雪纷飞的寒夜中。刺骨的冷风立刻裹挟着湿意扑面而来,他本能地缩了缩脖子,裹紧了大衣,将半张脸更深地埋入围巾里。但心底却因为那跨越万里传递过来的丶生涩却无比真诚的琴声和简单朴素的叮咛,而保留着一块小小的丶不受外界湿冷侵袭的丶干燥而温暖的角落。这暖意支撑着他,一步一步,踏着湿滑的积雪,走向那个亮着温暖灯光的丶叫做“家”的临时港湾。

***

北京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气势。仿佛只是一夜东风,路边的垂柳便争先恐後地抽出了嫩绿得近乎透明的新芽,柔软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生姿。连翘和迎春花更是开得毫无保留,金灿灿的花朵缀满枝头,像泼洒的阳光,宣告着寒冬的彻底退场。空气里充满了泥土解冻的清新气息丶草木萌发的蓬勃生机,以及一种万物复苏的喧嚣感。

齐家豪刚完成了一幅尺寸不小的油画作业,画的是春日校园里最寻常却也最动人的一隅——图书馆後身那条被高大梧桐树荫蔽的小径。阳光穿过刚刚舒展开的丶嫩绿的新叶,在铺着老旧石砖的路面上投下斑驳跳跃的光影,光影间点缀着几片随风飘落的粉色海棠花瓣。他站在画前,退後几步,眯起眼审视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光斑的形态丶色彩的微妙过渡(新绿的嫩黄与青翠,石砖的暖灰,光斑的亮白与花瓣的粉晕)以及那种春日特有的丶轻盈通透的空气感。反复调整了几处细节後,他终于舒了口气,还算满意。

就在这时,手机在沾着颜料的围裙口袋里震动起来。他摘掉沾满油彩的手套,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喻凯明的名字。维也纳那边应该是清晨。

【早。被窗外一群兴奋过度的鸟吵醒了,比闹钟还准时。你那边春天应该已经热闹得不行了吧?新画杀青了没?】下面附带着一张构图简洁却充满生活美学的照片。是喻凯明房间那个临街的小窗台。清晨柔和的光线斜斜地照进来,窗台上放着一个素白无瑕的骨瓷小碟,碟子里是几片新鲜切开的柠檬,薄如蝉翼,边缘还挂着晶莹的汁水。旁边放着一杯清水,清澈见底。阳光穿过柠檬片,将其鲜亮透澈的黄色映照得淋漓尽致,在白色的碟子和米色的墙壁上投下淡淡的丶带着清新酸涩气息的影子。整个画面干净丶明亮,充满了晨间的宁静感与一种对平凡日常的珍视。

齐家豪看着那张照片,仿佛能闻到柠檬切开时那股子清爽锐利的香气,感受到维也纳清晨微凉的空气和阳光的温度,甚至能想象喻凯明刚醒来,睡眼惺忪地走到窗边,看到阳光下的柠檬和水杯,然後带着一种宁静的愉悦拿出手机拍下这个瞬间的样子。那份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感知和乐于分享的心情,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暖的力量。

他回复:

【嗯,刚完成一幅。画的是图书馆後面那条小路,春天的光影。】他把自己刚完成的画作拍了个局部特写——阳光穿透嫩绿新叶,在斑驳石砖路上投下点点跳跃光斑,其间点缀着几片粉色花瓣——发了过去。

【柠檬很精神,看着就提神。维也纳的鸟也这麽有活力?它们唱的是施特劳斯还是莫扎特?】

他放下手机,开始收拾狼藉的画具战场。调色盘上堆积的丶已经干涸结块的油彩需要用刮刀仔细清理,沾染了各种颜色的画笔需要耐心地在松节油和清水里反复漂洗。水龙头流出的清水哗哗作响,窗外明媚的春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湿漉漉的画笔和盛着浑浊洗笔水的罐子上,折射出细碎跳跃的光点,像撒了一把碎钻。他一边专注地清洗着画笔,指尖感受着水流和鬃毛的触感,一边思绪飘远,想象着喻凯明在维也纳的清晨,被热情的鸟鸣唤醒,走到窗边,看到阳光下的柠檬和水杯,然後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宁静拍下照片的样子。那份对平凡瞬间的珍重,跨越了空间,与他此刻清洗画笔的专注感奇妙地重合在一起。

清洗工作接近尾声时,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喻凯明回复了:

【光影捕捉得太妙了!嫩绿的光斑和粉色的花瓣,看着就感觉暖洋洋的,充满了希望。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鸟?我觉得它们唱的是‘快起床!维也纳要开始运转啦!’的进行曲。柠檬是楼下和蔼的房东太太今早塞给我的,说是对抗早课瞌睡虫的终极武器,比咖啡还管用(她说的)。】後面跟着一个夸张的打哈欠表情包。

齐家豪看着回复,忍不住笑出声。他走到窗边,用力推开窗户。带着浓郁花香和新鲜青草气息的暖风立刻欢快地涌了进来,吹拂着他额前微卷的发丝。楼下传来学生们结伴去上课的说笑声,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叮铃声,远处篮球场上球鞋摩擦地面和进球後的欢呼声,充满了年轻生命的喧闹活力。他深深吸了一口这饱满的丶属于北京的春日气息,给喻凯明回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