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四方来食夕禾完结了吗 > 10 鱼目混珠(第1页)

10 鱼目混珠(第1页)

10。鱼目混珠

叮铃——

门口迎宾的风铃轻轻一晃,坐在桌前掐辣椒梗的老板娘立刻擡头,露出一抹淳朴的笑容,热情地招呼道:“进来坐,里头还有位置。”

店里的装潢简单到甚至称得上朴素,墙上打了十几个钉子,挂着的除了营业执照,还有老板穿着白色厨师服丶带着厨师帽的领奖照片。

这家蒸菜馆并不大,只能放下七八张小方桌。

尽管店里的桌椅板凳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但从椅面和桌边的磨痕,还是能明显看出它们已经有些年头了。

听见动静,一位面相憨厚的中年男人从後厨里快步走出来。

他给衆人拿了本过了塑的旧菜单,亲切地招呼衆人坐下:“蒸石斑鱼和泉水鱼今儿没得咯,黑山羊扣肉要提前一天预定,其他的随便点,尽管挑。”

谈嘉山熟练地点好菜丶付了钱,那位兼任服务员的中年男子立马揣着刚撕下的菜单白联回到後厨。不多时,“哐哐”的剁肉声便从後厨传了出来。

这家蒸菜馆的菜品大多数需要现场切码调味,再上笼蒸制,因此上菜速度比起姐弟蒸菜馆并不算快。

然而环顾四周,店里的顾客们似乎都习惯了这种悠闲的节奏,没人催单。

蒸菜的份量小,不像炒菜那样大盘大碗,得照着人头点单。

素菜三块一碗,花荤六到九块,哪怕是店里最贵的单笼大荤,也不过五十出头。

这亲民的价格,让何应悟眼睛都亮了。

民以食为天,不论亲疏远近,大家总爱把“你吃了吗”挂在嘴边,将一日三餐当做头等大事。

与西方渲染的为环境高档丶摆盘精致的菜单一掷千金的消费场景不同,街头巷尾的食客们更钟意那些量大味美丶本地风味浓厚家常菜肴。

单身的上班族和忙活到傍晚的外卖员,拼作小桌,凑合一顿。各人面前打了碗撒了芝麻和玉米粒的蒸饭,搭配一荤一素,再来杯免费的紫菜蛋花汤,足以驱散被深冬攥进骨子里的寒意。

懒得做菜的中年人穿着睡衣拖鞋,拎着刚在隔壁摊子上买的麻辣兰花干子和炸肉丸,再来这里打包几碗蒸菜带走,全家老小的晚饭也能将就糊弄一顿。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长者难免有“三高”和牙齿松动的问题,与香辣刺激的炒菜和酥壳硬脆的油炸相比,蒸菜显然更适合大爷大娘们。只是与其让家里的口味重的小辈跟着自己吃清茶淡饭,不如自己下楼找间堂口干净的老铺子,吃些松软清淡的小菜。

店里的切配工作几乎全由中年男人负责。

壮实的男子将焯好水的荤腥食材,切成大小薄厚均匀的方丁;配菜也剁得长短一致,整齐美观地码放在小碗中,只等上锅蒸制。

“丽姐,料已经备好了,快过来调味。”

不等後厨中年男子继续催促,老板娘丽姐应了声,抱着一盆刚摘好的杂椒进了後厨。

先传进耳朵的,是菜刀在砧板上噔噔噔快速剁切的声音。

开条丶宰节丶剁块,一摞摞配菜被菜刀扫到蒸碗里,动作行云流水。

接着响起的,是不锈钢调羹在调料罐子里舀料时发出的叮当叩击声。

而无论是谁,都能从那行云流水的节奏里听出丽姐在调味时的从容自如。

何应悟好奇地转过头,只见一汪蒸汽撵着菜香从後厨里呼啸而出。

待到水汽彻底散去,先前放进竹笼里的蒸菜火候正好,被中年男子用防烫夹将其一一挪至托盘上。

取而代之重新填满蒸屉的,是刚装好碗的那一桌子小钵。丽姐按照口味和蒸制时间,迅速分好类,满而不乱地将它们码摞进了竹制的笼中。

开水加到淹过底笼一指的位置,在四方垫好防止烧笼的竹片後,原本旋着的蒸汽从水底噗噜噗噜的直线入笼。

水雾触到蒸笼顶层,又反冲回下面几层,在层数极多的蒸笼周围绕成了一环白而稠的气圈。

何应悟看得目不转睛,馋得双眼发绿,只得望菜止饿。

“我记得你早上刚吃完一大碗粉,谈嘉山还给你加了俩虎皮蛋……”杨钰叹服。

旁边的谈嘉山习以为常地从手包里掏出一袋手指饼干,丢在何应悟怀里,朝杨钰说:“让他吃,我都担心他要是哪天饿过劲,晚上梦游时把我当肘子给啃了。”

“所以你们俩是睡一个房间吗?”杨钰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八卦的雷达竖得老高。

何应悟咔吧咔吧地啃着饼干,解释道:“谈老师说怕你半夜来敲门挖墙脚,所以得把我放在眼皮底下,他才会安心。。”

“少看点偶像剧吧,小谈。”杨钰笑得直抖,筷子上的花生米在空中晃悠了半天,最後还是掉进了碗里。

谈嘉山从何应悟手里的饼干袋中拿了一根饼干叼着,眉头微皱,认真在手机上写笔记,装没听见。

被警告眼神噤声的拆台小何吃完最後一根饼干,蒸菜刚好出笼。

魁梧的中年男人如同一节风风火火的喷气火车头,连端带拎,一趟便将饭菜上了个齐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