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顾千里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很有高级军官那种杀伐果断的气质。
甭管他有什么借口,也不会随便住在老百姓家里。
那自然是……有事儿咯。
还是那句话,只要对自家没有恶意,沈宁和裴长青就不多管。
反正他们也没什么怕人的,随便人家怎么查。
沈宁和裴长青同意了。
几人互通了姓名和年龄,顾千里大几岁。
沈宁:“水嬷嬷,顾大哥他们应该没吃饭呢,先煮碗米粉垫垫肚子吧,杀猪宴还早呢。”
顾千里没拒绝,他们的确饿了。
水嬷嬷正在泡老面引子,打算发面蒸馒头。
小珍珠说吃腻歪煎饼和米粉了,要换换口味吃馒头,她说阿恒和两位嬷嬷都是北方人,肯定更喜欢吃馒头的。
珍珠要吃,水嬷嬷当然给做啦。
她让卢锦去给顾千里两人煮米粉,“多煮一些,谁要是饿就先垫吧两口。”
家里有高汤,煮米粉浇上两勺骨头汤也喷香的。
顾千里和韩方两人吃米粉的时候颇为惊艳。
他们天南海北地执行公务,吃过各地特色的饮食,米粉自然不例外。
韩方:“头儿,沈娘子家的米粉更劲道,更爽滑,一点不黏糊,还有嚼劲呢。”
顾千里嗦了一大口粉,“确实如此。”
韩方:“头儿,这米粉配那个福气锅也很好呀,大冬天的掰一块油料丢进锅里,煮上这么一锅米粉,就开嗦呗。”
他呼噜了一大口,爽!
福气面当然好啦,那不是贵么,偶尔打打牙祭还行,哪里能天天吃?
米粉就不一样了,比面条还便宜呢。
顾千里:“成,那就从沈娘子这里定五千斤米粉发过去。”
桃源学习班那里发一些,再随船北上给自己属下家里发两千斤,另外还得给其他相熟的人家发两千斤。
给他们送腐乳和腌白菜的沈宁听见忙道:“顾大哥,作坊现在没有那么多存货,你们第一批少定些,分批发货。”
顾千里:“成,还有腐乳、鸡蛋、变蛋都要。”
尤其这个变蛋很奇特,给兄弟们尝尝,长长见识。
看他们张口就几千斤货,沈宁都麻了。
刚做豆腐生意的时候半斤几两的换,一斤豆腐换六两豆子,后来靳老板那些人一定几十斤她还觉得挺多,再后来上白斤、几百斤,现在动辄上千斤、几千斤,她都习惯了。
唯一的感觉就是:米粉作坊生产力不行啊,跟不上!
米粉她都没宣传,依然是老客户带新客户,靠口碑积累人气。
结果不只是成阳县诸老板大批量定米粉,就连东边儿四海府、南边儿成安县,乃至淮洲府都大量进米线。
蔺家酒楼原本有米线,现在也从她家进,说她家米粉更好吃。
曹二爷更狠,不只是做成安县的代理,还随船把她家米粉卖到大运河沿岸去。
他家货船主要跑大运河淮州到徐州这一段,如有需要也会往南去到扬州。
曹家反馈说这米粉很受欢迎,销量特别好,而本府西边儿的桃源县、西北边儿的宁安和绥安两县也都从他家进货。
只曹家和蔺家就能把沈宁这边儿的米粉包圆儿,也得亏成阳县百姓更喜欢买便宜的扁粉,只有靳老板、孙老板、杨老板等高档酒楼才会买贵的圆粉。
即便如此,高里正他们现在8辆骡车不停地运货,依然不够发的。
像麻酱鸡蛋、咸鸭蛋和变蛋、腌白菜已经断货,新的还得等一阵子。
家里发出去的坛子、缸也陆续收回,继续装坛。
可还是空缸更多。
圆米粉每天做,但是攒不下,做多少出多少。
再这么下去,沈宁觉得米粉也得和豆腐一样化整为零,委托村里人做,让整个豆腐村变成一个大作坊,每家每户就是这个大作坊的一个小车间。
现在除了素鸡和腐乳,豆制品都是村里做的。
在沈宁严格质检下,他们的质量、卫生情况都保持得很不错,米粉应该也可以。
顾千里不知道他们定五千斤米粉给沈宁带来这么大压力,毕竟他们觉得订货多沈娘子赚钱多,是好事儿。
谁会嫌弃生意做得大呢?
沈宁这个不起眼的作坊非常赚钱,不只他们自己知道,某些有心人也很清楚。
说不嫉妒是假的,有些人眼红得滴血。
陈三就是其中之一,他终于得了机会跟陈老大、老二一起吃饭。